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掉母乳嗎?

母乳是全世界公認的寶寶最好的食物, 隨著人們的科學素養提高, 越來越多的媽媽開始重視寶寶的母乳餵養。 隨著母乳性黃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甚至躍居為新生兒黃疸的首要原因。 這讓不少的媽媽對母乳餵養產生了疑惑, 不少的醫生對母乳性黃疸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偏差, 今天小編就講講母乳性黃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50多年前首次提出來的, 是指發生在健康足月兒中、與母乳餵養相關的一種常見的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的膽紅素血症。 黃疸通常發生在嬰兒1~2周,

Advertisiment
有些甚至可以持續到12周, 根據研究調查表明, 母乳餵養的寶寶比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更容易發生黃疸。

母乳為何會更容易引發黃疸, 這個在醫學上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健康並沒有多大的傷害。

母乳性黃疸分類

母乳性黃疸可以分為兩類:早發性母乳性黃疸和遲發性母乳性黃疸。

早發性母乳性黃疸:早發性母乳性黃疸主要發生于寶寶出生的3~4d, 多數情況是由母乳餵養不足引起的, 通常持續1~2周, 膽紅素水準在205~342。

遲發性母乳性黃疸:遲發性母乳性黃疸主要發生于寶寶出生的7~10d, 通常會持續6~12周。 遲發性母乳性黃疸一般沒有明顯症狀, 寶寶一般生長發育都比較良好,

Advertisiment
黃疸程度一般都比較輕。

需要停掉母乳嗎?

一聽母乳性黃疸, 很多媽媽就會想著給寶寶停掉母乳, 就會緩解寶寶的黃疸症狀。 甚至有些醫生也會建議暫時先給寶寶停掉母乳, 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寶寶的黃疸症狀。

但這是個誤區!

要完全診斷寶寶是否為母乳性黃疸目前並沒有很準確的手段, 只能採用排除法將引起黃疸的病理因素(比如溶血病、敗血症、頭顱血腫等)全部排除才能確診。

通常醫生建議的停掉母乳72小時, 也僅僅是為了確診母乳對寶寶黃疸的影響。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關於黃疸的最新指南表示, 輕中度的黃疸不用停止母乳餵養, 減少寶寶母乳的攝入伴隨的熱卡攝入不足和脫水可增加寶寶黃疸的嚴重程度,

Advertisiment
得不償失。

美國兒科學會的指南同時指出, 臨床醫生應該鼓勵新媽媽每天母乳8~12次, 有利於膽紅素的排出, 增加母乳餵養頻率可減少嚴重膽紅素血症的發生率;指南同時反對給未出現脫水症狀的黃疸寶寶服用水和葡萄糖, 意思就是葡萄糖對治黃疸根本沒用, 黃連水更加沒用!

寶寶黃疸該怎麼辦

要治療寶寶的黃疸其實很簡單, 堅持母乳餵養是最重要的, 增加母乳餵養的次數可以促進寶寶的排泄, 排除體內多餘的膽紅素。

對於寶寶病理性的黃疸, 根據醫生醫囑進行藍光治療。 很多媽媽覺得陽光中也含有藍光, 所以認為給寶寶多曬太陽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陽光中藍光的含量很有限, 對寶寶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Advertisiment
反而寶寶長期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中對皮膚傷害很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