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餵養中常見的錯誤,你中了幾條?

母乳餵養中有很多知識, 寶媽們都知道嗎?很多寶媽選擇了母乳餵養, 希望給孩子更多營養, 但是母乳餵養中常見的錯誤, 你中了幾條?

大家都知道, 母乳餵養對於寶寶和媽媽來說是最好的。 但往往還會有一些錯誤的做法, 影響了母乳的分泌和母乳餵養的持續進行。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母乳餵養中一些常見的“坑”, 大家能避免儘量避免!

1、產後沒有及時開奶

寶寶剛出生的幾天內, 新媽媽由於身體虛弱、疼痛等原因沒有及時開奶, 導致乳汁淤積、泌乳減少。

其實產婦分娩後, 胎盤娩出就開始分泌泌乳素,

Advertisiment
已經分泌乳汁了, 雖然量很少, 但也足夠新生兒很小的胃口了。 如果沒有讓寶寶吸吮乳☆禁☆房, 乳☆禁☆房沒有獲得吸吮的刺激, 新媽媽的身體就會認為不需要乳汁, 泌乳素的分泌就會下降, 從而乳汁的分泌也會減少。

同時寶寶沒有獲得吸吮乳☆禁☆房的經驗, 如果吃了奶瓶的話, 就特別容易導致乳☆禁☆頭混淆, 寶寶不喜歡媽媽的乳☆禁☆房, 沒有吸吮的刺激, 乳汁分泌也會大大減少。

2、過早攝入滋補湯類

寶寶出生, 家裡人對產婦的關心可謂無微不至。 各種營養的豬蹄湯、鯽魚湯、鴿子湯、烏雞湯輪番上陣, 可是剛生完寶寶的一周內, 由於寶寶吸吮的少、產婦的腸胃功能尚未恢復, 是不適宜吃這些太滋補的湯類的。

過量的蛋白質、脂肪的攝入, 不僅不利於下奶,

Advertisiment
反而會使乳汁在乳腺管裡變得濃稠而變得不易流動。 這樣不但容易造成乳汁淤積, 而且也阻礙新的乳汁分泌。 淤積的乳汁是細菌非常好的培養基, 急性乳腺炎也會隨之而來。

所以產後一周內飲食應該清淡、稀軟, 待產婦身體恢復些了再補充營養。

3、銜乳姿勢不對

新媽媽要學的東西真是太多了, 其中餵奶姿勢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很多媽媽只把乳☆禁☆頭給寶寶吸吮, 這樣寶寶不但吃不到母乳, 還會引起乳☆禁☆頭皸裂、疼痛、出血泡等乳☆禁☆頭問題。 正確的餵奶姿勢是寶寶含住媽媽的大部分乳暈, 這樣餵奶不會疼痛, 寶寶也能吃到乳汁。

媽媽們要保證餵奶的頻率, 餵奶的次數少了也會導致泌乳的減少 。 按需餵養, 看寶寶,

Advertisiment
不要看時間。

4、過早給寶寶吃奶瓶

人都是趨向於輕鬆的一方面。 如果過早給寶寶吃了奶瓶, 他習慣了奶瓶的省勁兒的吃奶方法, 就不願意吃媽媽的奶了(因為很費力氣)。 這樣缺少刺激的乳☆禁☆房很快就會減少乳汁的分泌, 乳汁量越來越少。

很多媽媽們混合餵養, 很多都是因為孩子哭, 擔心孩子吃不飽。 其實寶寶哭不一定是餓, 也有可能是冷了、熱了、不舒服了、想讓媽媽寶寶了。 。 。 所以先不要給自己貼上“奶不夠”的標籤, 找找看看其他的原因。

母乳餵養是辛苦的, 同時也是幸福的。

看著依偎在懷裡大口吃奶的那個小不點兒, 一切辛苦也都不是事兒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