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餵養寶寶吐奶怎麼回事?

1 母乳餵養寶寶吐奶怎麼回事

母乳餵養寶寶吐奶的原因:寶寶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母乳餵養吐奶這屬於正常現象, 媽媽不用太擔心。 這是因為新生兒胃的位置呈水準位, 賁門括約肌也較鬆弛, 一旦攝入奶量稍多, 即可發生溢奶現象。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胃的位置逐漸變垂直, 賁門括約肌肌力加強, 溢奶次數就會逐漸減少, 七八個月時停止。

新生兒的胃部, 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 呈不穩定狀態, 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 也就是說, 大人吃飯時, 當食物進入胃部後, 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

Advertisiment
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 另外, 與大人相比, 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 再加上他們含乳☆禁☆頭的方式比較笨拙, 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 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 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部分新生兒吃奶後容易吐奶, 其中常見的一種稱為“溢奶”, 即使健康的新生兒也能出現溢奶。 溢奶多在吃奶後不久、由抱著吃奶改為躺下時發生, 也可在吃奶後活動時發生, 吐出的奶多順著新生兒口角邊流出而不是從口中向前猛烈噴出, 量可多可少, 吐出的東西主要為剛吃下的奶或稍經胃酸作用後形成的奶塊,

Advertisiment
沒有黃色膽汁或血液等成分, 新生兒吐奶後精神食欲仍好, 一般無其他不適。

2 吐奶與溢奶的區別

吐奶和溢奶是兩種常見現象, 對孩子的發育有一定的影響。

吐奶一般是因為新生兒胃幽門狹窄, 同時胃與食管結合部比較鬆弛, 當胃強烈蠕動時, 胃中的奶從食道返流, 由口中吐出, 形成吐奶。 吐奶時, 奶水強有力地從嘴巴吐出, 甚至呈噴射狀。

溢奶是由於食管末端的括約肌發育不夠完善, 致使胃和食管之間不完全閉合, 因而進入胃裡的奶水再次返流到食管, 從嘴邊溢出。 新生兒處於發育時期, 對營養的需求很大, 因此做好預防工作, 為孩子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是是媽媽必須做的工作。

Advertisiment

吐奶量較多, 多發生在餵奶後。 寶寶的吐奶前會出現伸脖子或者張口等痛苦難受的表情。 溢奶量少, 一般發生在寶寶吃完奶時, 隨意的吐出一兩口奶。

吐奶在新生兒是正常現象, 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

3 如何預防母乳餵養寶寶吐奶

選擇適合大小的奶嘴

奶嘴孔如果過小, 孩子就要用力吸吮, 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 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 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 所以, 在選擇奶嘴時, 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

如果奶脹、噴射出來, 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餵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

Advertisiment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 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 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 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 而在此之前, 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豎立

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到30分鐘, 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4 健康小提示

母乳餵養寶寶吐奶, 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的。 但孩子吐奶後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卻是需要我們多加留意的。 在嘔吐得到緩解後, 如果寶寶還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脹等現象, 則可能是生病了, 應該儘快看醫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