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嬰血型掐架 新生兒溶血症很兇殘!

新生兒溶血症這個名詞, 許多媽媽都不會陌生。 新生兒溶血症是由於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 寶寶患上新生兒溶血症容易導致寶寶貧血、肝脾腫大等症狀, 甚至會傷害腦細胞, 影響寶寶智力。 那麼, “母嬰血型不合”是如何造成的呢?下面小編為你揭示新生兒溶血症的真相, 一起來看看!


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兒溶血病是因為母嬰血型不合, 由血型抗原免疫引起的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發病率高。 新生兒溶血病包括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兩種。

Rh溶血症很少發生, 患有Rh溶血症的媽媽為Rh陰性血,

Advertisiment
寶寶為Rh陽性血, 除非媽媽有過輸血史才會發生, 很少出現在第一胎。 而ABO溶血則以媽媽為O型血, 寶寶為A型血最常見, 寶寶為B型血的次之。

正常情況下, 母嬰之間的血液是被胎盤中的膜隔開, 並通過這層膜進行物質的交換, 保證胎兒的營養和代謝物質的輸入輸出, 母嬰之間的血液並不是相通的。 如果因為某些原因破壞了胎盤的天然保護屏障, 胎兒流出少量的血液並進入母體, 這就相當於胎兒給母體輸血。 由於血型的不合, 胎兒的血液會刺激母體產生抗體, 這種抗體會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與胎兒的紅細胞發生作用, 特別是較多的抗體進入胎兒體內時, 會破壞紅血球, 造成新生兒溶血症。

如果媽媽曾經發生過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

Advertisiment
或上一胎有新生兒重症黃疸, 或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者, 以後再次懷孕需警惕發生母子血型不合的可能, 需要提前做好產前檢查。 如果母親為“O”型或Rh陰性血, 應在懷孕28、32、36周分別到醫院檢查抗體和抗體濃度, 若抗體為陽性, 抗體濃度高則寶寶發生溶血病的可能性極大, 需給媽媽服用退黃中藥, 為減輕新生兒黃疸生產前1-2周可加服苯巴比妥。

患有新生兒溶血病的寶寶症狀可輕可重, 不同寶寶的症狀差異較大。 一般來說Rh血型不合者症狀較重, 而ABO血型不合患兒症狀較輕, 僅有少數患兒症狀較重。 溶血嚴重者出生時已有全身水腫, 嚴重貧血, 心力衰竭, 腦細胞受損智力發育有障礙, 有的甚至為死胎。

Advertisiment


新生兒溶血症

輕度的新生兒溶血症表現為貧血和水腫、黃疸等。 而重度新生兒溶血症會發生核黃疸, 使腦部神經受損, 出現新生兒抽風、智力障礙等病症, 嚴重的話會導致死胎。 因此, 血型是O型的孕婦或有新生兒溶血症史的孕婦在分娩之前要做好血清血型抗體的濃度測定, 一旦發現血清血型抗體濃度過高, 則要做減少或中和抗體的治療, 預防和減輕新生兒溶血症。

患有新生兒貧血的寶寶, 常在出生後第1天或第2天出現黃疸, 然後迅速加重。 黃疸出現越早, 發展越快, 表示病情越重。 ABO溶血的寶寶多為輕度貧血, Rh溶血的寶寶貧血嚴重, 可導致心力衰竭。 大多數病兒除黃疸、輕度貧血外無其他表現, 僅嚴重者有嗜睡, 吃奶減少,

Advertisiment
肝、脾臟腫大症狀。

如果新生兒溶血症惡化下去, 血中膽紅素濃度達到340μmol/L以上, 溶血較重時, 可能發生核黃疸。 如果黃疸出現早, 很快加深, 由於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差, 血中膽紅素高達340μmol/L以上時, 就會發生核黃疸也稱膽紅素腦病。 該病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即使寶寶治癒後也會留有腦性癱瘓和智力發育障礙等後遺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