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子親情對身體的化學作用

母子親情給母親和寶寶的荷爾蒙都帶來了有益的影響。 荷爾蒙調節了寶寶的生理系統, 説明寶寶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 寶寶體內有一種稱為“可的松”(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 具有調節鹽類及水代謝的作用――譯者注)的荷爾蒙, 它的機能之一就是幫助個體應對壓力以及在險惡的環境中迅速地應變。 為了使寶寶的身體工作在最佳的狀態, 必須使“可的松”處於良好的平衡――“可的松”太少的話將不起作用, 而太多了又會讓人感到痛苦。 有一些荷爾蒙在個體的情緒反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可的松”就是這些荷爾蒙中的一種。

Advertisiment
縱觀關於母子親情具有的化學作用的各項研究, 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母嬰之間無憂無慮的親情維持了寶寶的荷爾蒙平衡。 而對母親缺乏親切感的嬰兒要麼習慣于較低的荷爾蒙水準, 變得反應遲鈍, 要麼長期處於較高的荷爾蒙水準導致心理緊張、患上慢性焦慮症。 安然地依附著母親的嬰兒看起來處在荷爾蒙水準良好的狀態, 由於寶寶已經習慣于良好的荷爾蒙水準而帶給他的幸福感, 他就會努力使這種幸福感長期地保持下去。

充滿了母子親情的養育除了給寶寶的荷爾蒙帶來很好的影響之外, 還為母親的身體帶來了有益的化學作用。 母親的養育行為, 特別是哺乳, 導致了催乳素和催產素這兩種荷爾蒙的大量分泌。

Advertisiment
這兩種“母愛荷爾蒙”起到了生理上的輔助作用, 給媽媽帶來了做母親的特殊幸福感。 實際上, 這兩種荷爾蒙構成了母愛本能的生理基礎。 在母親開始給寶寶哺乳後的30分鐘內, 體內的催乳素水準會增加至原來的10~20倍, 其中的大部分會在1小時內消耗掉。 催乳素是一種只在短時間內起作用的物質, 因此為了達到最佳的母愛回應, 媽媽就必須經常給寶寶哺乳, 而這正是寶寶所需要的。

一旦寶寶對食物和愛☆禁☆撫的要求得到了滿足, 他就自然地學會了信賴你。 由於他每天都要在你的懷裡逗留幾個小時, 因此他會感到被你所珍視。 寶寶感到愉快, 這種良好的內心感受於是就轉變成了讓你滿意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根據我二十多年來的兒科實踐, 我觀察到母乳哺育的孩子都十分快樂, 特別是那些在出生後的第二年還吃奶的蹣跚學步的寶寶。 在學步期還吃奶的寶寶看起來更能善待自己, 與照料他的人相處得也很好。 儘管19世紀的西方文化曾經告訴人們哺乳的時間不要超過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 但是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文化中, 寶寶都要哺乳2~3年。 人們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知道哺乳具有促進寶寶良好行為的效果。

但是大家不禁要問:“延長哺乳期難道不會使已經學走路的孩子被寵壞嗎?他應該變得不再具有依賴性。 ”事實卻正好相反――到了他們自己不再要吃奶的時候才斷奶的孩子獨立性更強。 過早地斷奶會中斷孩子與母親之間的一種特殊聯繫,

Advertisiment
而這時孩子還不具備建立其他聯繫的能力。 延長哺乳期並不是鼓勵孩子保持依賴性, 而是創造條件鼓勵他獨立。 在比較煩亂的蹣跚學步階段, 給孩子哺乳為孩子帶來了一種熟悉的聯繫, 從而為孩子對不熟悉的聯繫的探索提供了一個支點。

在孩子的第一個生日之後要繼續給孩子餵奶, 這個主意可能讓你感到奇怪, 但是我們認為, 在孩子沒有表現出可以斷奶的跡象之前不要給他們斷奶, 這一點很重要。 斷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必須逐漸地進行。 我們已經注意到被過早斷奶的孩子出現了我們稱之為“過早斷奶症”的病症:具有攻擊性, 愛發脾氣, 大吵大鬧, 不安地緊緊纏著大人,

Advertisiment
缺乏建立深度、親密關係的能力。 哺乳看起來能夠減輕學步期幼兒的攻擊性傾向, 並且能夠使他們行為中的平衡得到恢復。 1990年, (美國)國家公共衛生局前任局長安托尼亞・諾維羅博士在極力稱讚了哺乳的好處之後補充說:“我覺得被哺乳到2歲的寶寶是幸運的寶寶。 ”

用奶瓶餵奶的媽媽能否像哺乳媽媽一樣與孩子親近?我們認為用奶瓶餵奶的媽媽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但她做起來一定會很費勁, 因為她不是哺乳過程中寶寶和媽媽組成的自然回饋環中的一部分。 用奶瓶喂孩子的媽媽很有可能會定時餵養孩子, (人工嬰兒奶粉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消化), 用奶瓶喂孩子的媽媽也會傾向於更多地擔心寵壞她們的孩子, 這樣的媽媽無法享受伴隨著哺乳發生的荷爾蒙水準提高而帶來的好處,也體會不到與孩子之間肌膚相親的感情。在用奶瓶餵奶時,把孩子抱在懷裡,愛☆禁☆撫寶寶,對寶寶的哭聲作出照料性的回應,能夠激發媽媽的荷爾蒙,但是效果遠遠比不上給孩子哺乳。通過多抱孩子、對孩子的哭聲作出回應、同時使餵養過程變成一種養育孩子的交流,用奶瓶餵養孩子的媽媽能夠達到對寶寶一定程度的敏感和瞭解,接近于哺乳媽媽的水準,要比不採取這些增強感情的行動好得多。我們知道有些媽媽很不樂意哺乳。對這樣的媽媽而言,重要的是要選擇一種餵養方式,使得寶寶能夠體會到快樂的媽媽就在身邊。在克服了內心各種矛盾之後,這樣的媽媽可能會樂意給她的第二個孩子哺乳。

1. 把寶寶“穿”在身上

從寶寶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星期開始,你就應該把寶寶包在三角吊帶中掛在懷裡,每天多長時間都可以,只要你和你的寶寶感到快樂。我們把這種方式稱為“把寶寶穿在身上”。從1985年起,我們就開始研究把寶寶“穿”在身上會對孩子的行為發展有怎樣的促進作用。許多父母都會來到我們辦公室驚奇地說:“只要我把寶寶穿在身上,他就會很滿足。”研究證實了父母們的觀察:你把寶寶“穿”在身上的時間越長,他就哭得越少。幾個世紀以來,父母們都知道搖晃寶寶,特別是父母行走時有節律的搖動,能讓寶寶安靜下來。把寶寶“穿”在身上主要是通過促進寶寶的“安靜的警覺狀態”來改善他們的行為,在“安靜的警覺狀態”下寶寶們會具有最好的行為表現。

把寶寶“穿”在身上也改善了孩子的感受方式。被“穿”在身上的寶寶感覺到自己是父母世界中的一部分,他們到哪裡他也到哪裡,他們看見什麼他也看見什麼,他們聽到的聲音、說的話他也都能聽到。把寶寶“穿”在身上幫助寶寶感到被父母所包容,感到他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從而讓他產生自信,這種自信又能轉變為良好的行為和更多的學習良機。寶寶的大腦通過搖晃而受到刺激,從而提高了寶寶的智力,預示著孩子在將來會具有良好的感覺――運動調適能力。

把寶寶“穿”在身上同時也提高了父母的敏感程度。孩子與你靠得這麼近,在你的懷抱裡,始終與你相接觸,這就讓你能夠更好地瞭解他。彼此的接近增強了你們之間的親密。由於寶寶很少會大哭小叫,與他在一起會變得更有趣,這讓你願意更經常地“穿”著他。你們之間的感情就這樣逐漸地加深了。

同哺乳一樣,把寶寶“穿”在身上能夠促進你和寶寶之間面對面的目光交流。看著寶寶和“穿”著他們的媽媽進入我的辦公室,我注意到這些寶寶和媽媽不僅僅是身體連接在一起,他們的目光也相互交織在一起。這真是一個學習讀懂彼此表情的好辦法。讀懂彼此的表情並作出相應的回應是十分有效的管教工具,在本書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你都能夠體會到這一點。多年來,我已經觀察到,被包在三角吊帶中掛在父母懷裡的寶寶長大都成了容易管教的孩子。

2. 與寶寶一起做遊戲

為什麼做遊戲必須與管教一起進行呢?你可能對此感到疑惑。一起做遊戲可以幫助你在寶寶發育的每一個階段裡瞭解他的能力和與年齡相應的行為,同時為你和寶寶提供一個相互給對方帶來快樂的舞臺,為一種寶貴的管教工具――幽默――打開了大門。一邊進行管教,一邊微笑、大笑或者傻笑,可以避免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能夠接受你的管教。你想要讓你的寶寶長大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你就必須先讓他多多地體驗快樂。沒有什麼比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做遊戲更讓寶寶快樂的了。如果在遊戲中寶寶能聽從你的指導,那麼很大程度上他就會服從你的管教。

與孩子一起做遊戲給孩子傳遞了一個資訊:“你對我來說很重要。”這種感覺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十分重要。玩躲貓貓(一種小兒遊戲的名稱,大人把臉一隱一現以逗樂小兒,並發出peek?鄄a?鄄boo的聲音――譯者注)、搭積木、猜謎、扮家家,所有這些遊戲都能夠幫助你躲在寶寶的眼睛後面,用他的眼光來看周圍的事物,這是你必須學會的非常重要的管教手段。隨著育嬰班的大量出現,以及對所謂“現代養育技巧”的過分強調,父母們往往會忽視簡單的方法。其實,養育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和你的寶寶一起分享平實簡單的生活。

3. 與寶寶一起睡覺

寶寶往往會對黑夜感到恐懼。但是,我們通常的西方習慣是父母和孩子在夜晚分開睡覺。我們希望你能夠不把夜晚當作是你可以與你的寶寶完全分離的一段時間,而是把夜間作為用來加強你們之間感情的一個特殊時段。我們認為,能夠很好地增強你與孩子之間感情的睡眠環境就是讓孩子睡在靠近你的地方,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共用睡眠”。

我們進行了二十多年的觀察,還考察了別人對“母嬰共用睡眠”所做的研究,並且對我們自己的一個孩子做了研究,這使得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當寶寶睡在媽媽身邊時,他的整個生命系統工作得很好;心肺系統的壓力比較小,工作得更加有規律。因而寶寶會更放鬆、發育得更好。

除了上述生理上的好處之外,共用睡眠還有許多情感上的益處。母子睡在一起讓寶寶很少會感到不安,他們會像在白天一樣感到自信。父母與寶寶的聯繫在夜晚還在繼續著,與父母共用睡眠的寶寶得到了這樣的資訊:“夜裡和白天一樣我是父母的寶貝,所以他們要我睡在身邊,我一整天都屬於他們。”對於一個回應寶寶發出的信號、為寶寶哺乳、把寶寶“穿”在身上的母親來說,與寶寶一起睡覺很自然地就成了她整個親子情感的一部分。我們的養女黛安是一個對孩子十分親切的新手媽媽,她說過:“我不能想像我和莉莉分開睡覺,夜晚是我們不受打擾地相處的特殊時間。”

抱在你的臂膀上,依偎在你懷裡,睡在你的床上,所有這些時間在一個成長的孩子的生命中只是短暫一瞬,但是通過這些傳遞給他的愛和安全感將長伴他的一生。

4. 做孩子的幫助者

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他都需要有對他來說意義重要的人去關心他,這些人是孩子的幫助者,幫助他學習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為人處事。幫助者就好像是一個顧問,一個可信賴的、能夠為孩子提供情感上補給的權威,一個既幫助孩子發展他的各種技巧,又幫助孩子以自足的態度去充分利用周圍資源的可依靠物件。幫助者並不告訴孩子去做什麼,他們幫助孩子自己學習該去做什麼。他們不會給孩子下命令,而是從孩子身上獲得線索,把他們對孩子的期望編織在孩子自己的意願之中。孩子說:“我要自己做這件事。”幫助者會對他說“行,你能做得到!”幫助者會留心等待進行教育的時機,並對這些時機加以很好的利用。在我們的實踐中,一個睿智的管教者這樣向我們描述他扮演的幫助者角色:“我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從生活的經驗教訓中拾取那些他自己體會不到的有用東西。”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起到了幫助者的作用。你把寶寶抱在胸前,讓你可以方便地喂他。你會把童車的椅子穩穩地扶住以保持寶寶的平衡,安全地到外面兜風。你會為孩子安排一些小孩子用的傢俱、器皿和杯子,使孩子能夠方便地吃點心。幫助者為孩子構築了合適的環境,因而孩子不必浪費精力,她幫助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任務上。

在孩子和説明者之間需要建立起相互信任,他們是相互依賴的(“相互依賴”的含義見58頁)。孩子依賴幫助者為他提供便利,而幫助者對孩子的需求很敏感,能夠從孩子身上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麼,並且能夠填補孩子遺漏的環節,以幫助孩子完成整個工作。幫助者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對孩子的需求做出預計,從而讓孩子能夠順利地成長。把你自己看作是幫助者,這能夠讓你無須去圍著孩子轉,避免把孩子淹沒在過度的保護當中。有時,必要的袖手旁觀能夠幫助你和孩子協調出適當程度的自立。當你的孩子正在經歷一個健康的自立階段時,你不能對他放手不管,但必須與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如果孩子缺乏幫助者,那麼孩子的教育就會發生許多可以預料的問題。一個被迫自行其事的孩子會變得具有挫敗感、喪失信心。我對試圖不要父母或其他幫助者幫忙而自己獨立行事的孩子作過觀察: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怒氣衝衝,他好像感覺到自己失去了得到他所需要的説明的機會。他的出路要麼是從不自信中擺脫出來,要麼是讓自己足夠引人注目以獲得幫助(如果他天生具有固執個性的話)。不管他在這兩種方式中採取哪一種,他的情感和智力發展都被減弱了。我注意到,對於與父母感情親密的孩子和他們的起幫助者作用的父母來說,一個主要的特點是這些孩子懂得如何利用大人的資源給他帶來便利,而這些父母懂得如何對孩子的要求作出適當的回應。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在頭兩年時間裡,母親是主要的幫助者,此後隨著父親幫助孩子走出“只有媽媽”的情景,幫助者逐漸變成了父母兩個人。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他們會求助於其他的幫助者:祖父母、老師、教練、童子軍隊長,等等。父母的責任是對所有這些人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加以監督。

這樣的媽媽無法享受伴隨著哺乳發生的荷爾蒙水準提高而帶來的好處,也體會不到與孩子之間肌膚相親的感情。在用奶瓶餵奶時,把孩子抱在懷裡,愛☆禁☆撫寶寶,對寶寶的哭聲作出照料性的回應,能夠激發媽媽的荷爾蒙,但是效果遠遠比不上給孩子哺乳。通過多抱孩子、對孩子的哭聲作出回應、同時使餵養過程變成一種養育孩子的交流,用奶瓶餵養孩子的媽媽能夠達到對寶寶一定程度的敏感和瞭解,接近于哺乳媽媽的水準,要比不採取這些增強感情的行動好得多。我們知道有些媽媽很不樂意哺乳。對這樣的媽媽而言,重要的是要選擇一種餵養方式,使得寶寶能夠體會到快樂的媽媽就在身邊。在克服了內心各種矛盾之後,這樣的媽媽可能會樂意給她的第二個孩子哺乳。

1. 把寶寶“穿”在身上

從寶寶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星期開始,你就應該把寶寶包在三角吊帶中掛在懷裡,每天多長時間都可以,只要你和你的寶寶感到快樂。我們把這種方式稱為“把寶寶穿在身上”。從1985年起,我們就開始研究把寶寶“穿”在身上會對孩子的行為發展有怎樣的促進作用。許多父母都會來到我們辦公室驚奇地說:“只要我把寶寶穿在身上,他就會很滿足。”研究證實了父母們的觀察:你把寶寶“穿”在身上的時間越長,他就哭得越少。幾個世紀以來,父母們都知道搖晃寶寶,特別是父母行走時有節律的搖動,能讓寶寶安靜下來。把寶寶“穿”在身上主要是通過促進寶寶的“安靜的警覺狀態”來改善他們的行為,在“安靜的警覺狀態”下寶寶們會具有最好的行為表現。

把寶寶“穿”在身上也改善了孩子的感受方式。被“穿”在身上的寶寶感覺到自己是父母世界中的一部分,他們到哪裡他也到哪裡,他們看見什麼他也看見什麼,他們聽到的聲音、說的話他也都能聽到。把寶寶“穿”在身上幫助寶寶感到被父母所包容,感到他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從而讓他產生自信,這種自信又能轉變為良好的行為和更多的學習良機。寶寶的大腦通過搖晃而受到刺激,從而提高了寶寶的智力,預示著孩子在將來會具有良好的感覺――運動調適能力。

把寶寶“穿”在身上同時也提高了父母的敏感程度。孩子與你靠得這麼近,在你的懷抱裡,始終與你相接觸,這就讓你能夠更好地瞭解他。彼此的接近增強了你們之間的親密。由於寶寶很少會大哭小叫,與他在一起會變得更有趣,這讓你願意更經常地“穿”著他。你們之間的感情就這樣逐漸地加深了。

同哺乳一樣,把寶寶“穿”在身上能夠促進你和寶寶之間面對面的目光交流。看著寶寶和“穿”著他們的媽媽進入我的辦公室,我注意到這些寶寶和媽媽不僅僅是身體連接在一起,他們的目光也相互交織在一起。這真是一個學習讀懂彼此表情的好辦法。讀懂彼此的表情並作出相應的回應是十分有效的管教工具,在本書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你都能夠體會到這一點。多年來,我已經觀察到,被包在三角吊帶中掛在父母懷裡的寶寶長大都成了容易管教的孩子。

2. 與寶寶一起做遊戲

為什麼做遊戲必須與管教一起進行呢?你可能對此感到疑惑。一起做遊戲可以幫助你在寶寶發育的每一個階段裡瞭解他的能力和與年齡相應的行為,同時為你和寶寶提供一個相互給對方帶來快樂的舞臺,為一種寶貴的管教工具――幽默――打開了大門。一邊進行管教,一邊微笑、大笑或者傻笑,可以避免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能夠接受你的管教。你想要讓你的寶寶長大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你就必須先讓他多多地體驗快樂。沒有什麼比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做遊戲更讓寶寶快樂的了。如果在遊戲中寶寶能聽從你的指導,那麼很大程度上他就會服從你的管教。

與孩子一起做遊戲給孩子傳遞了一個資訊:“你對我來說很重要。”這種感覺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十分重要。玩躲貓貓(一種小兒遊戲的名稱,大人把臉一隱一現以逗樂小兒,並發出peek?鄄a?鄄boo的聲音――譯者注)、搭積木、猜謎、扮家家,所有這些遊戲都能夠幫助你躲在寶寶的眼睛後面,用他的眼光來看周圍的事物,這是你必須學會的非常重要的管教手段。隨著育嬰班的大量出現,以及對所謂“現代養育技巧”的過分強調,父母們往往會忽視簡單的方法。其實,養育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和你的寶寶一起分享平實簡單的生活。

3. 與寶寶一起睡覺

寶寶往往會對黑夜感到恐懼。但是,我們通常的西方習慣是父母和孩子在夜晚分開睡覺。我們希望你能夠不把夜晚當作是你可以與你的寶寶完全分離的一段時間,而是把夜間作為用來加強你們之間感情的一個特殊時段。我們認為,能夠很好地增強你與孩子之間感情的睡眠環境就是讓孩子睡在靠近你的地方,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共用睡眠”。

我們進行了二十多年的觀察,還考察了別人對“母嬰共用睡眠”所做的研究,並且對我們自己的一個孩子做了研究,這使得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當寶寶睡在媽媽身邊時,他的整個生命系統工作得很好;心肺系統的壓力比較小,工作得更加有規律。因而寶寶會更放鬆、發育得更好。

除了上述生理上的好處之外,共用睡眠還有許多情感上的益處。母子睡在一起讓寶寶很少會感到不安,他們會像在白天一樣感到自信。父母與寶寶的聯繫在夜晚還在繼續著,與父母共用睡眠的寶寶得到了這樣的資訊:“夜裡和白天一樣我是父母的寶貝,所以他們要我睡在身邊,我一整天都屬於他們。”對於一個回應寶寶發出的信號、為寶寶哺乳、把寶寶“穿”在身上的母親來說,與寶寶一起睡覺很自然地就成了她整個親子情感的一部分。我們的養女黛安是一個對孩子十分親切的新手媽媽,她說過:“我不能想像我和莉莉分開睡覺,夜晚是我們不受打擾地相處的特殊時間。”

抱在你的臂膀上,依偎在你懷裡,睡在你的床上,所有這些時間在一個成長的孩子的生命中只是短暫一瞬,但是通過這些傳遞給他的愛和安全感將長伴他的一生。

4. 做孩子的幫助者

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他都需要有對他來說意義重要的人去關心他,這些人是孩子的幫助者,幫助他學習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為人處事。幫助者就好像是一個顧問,一個可信賴的、能夠為孩子提供情感上補給的權威,一個既幫助孩子發展他的各種技巧,又幫助孩子以自足的態度去充分利用周圍資源的可依靠物件。幫助者並不告訴孩子去做什麼,他們幫助孩子自己學習該去做什麼。他們不會給孩子下命令,而是從孩子身上獲得線索,把他們對孩子的期望編織在孩子自己的意願之中。孩子說:“我要自己做這件事。”幫助者會對他說“行,你能做得到!”幫助者會留心等待進行教育的時機,並對這些時機加以很好的利用。在我們的實踐中,一個睿智的管教者這樣向我們描述他扮演的幫助者角色:“我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從生活的經驗教訓中拾取那些他自己體會不到的有用東西。”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起到了幫助者的作用。你把寶寶抱在胸前,讓你可以方便地喂他。你會把童車的椅子穩穩地扶住以保持寶寶的平衡,安全地到外面兜風。你會為孩子安排一些小孩子用的傢俱、器皿和杯子,使孩子能夠方便地吃點心。幫助者為孩子構築了合適的環境,因而孩子不必浪費精力,她幫助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任務上。

在孩子和説明者之間需要建立起相互信任,他們是相互依賴的(“相互依賴”的含義見58頁)。孩子依賴幫助者為他提供便利,而幫助者對孩子的需求很敏感,能夠從孩子身上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麼,並且能夠填補孩子遺漏的環節,以幫助孩子完成整個工作。幫助者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對孩子的需求做出預計,從而讓孩子能夠順利地成長。把你自己看作是幫助者,這能夠讓你無須去圍著孩子轉,避免把孩子淹沒在過度的保護當中。有時,必要的袖手旁觀能夠幫助你和孩子協調出適當程度的自立。當你的孩子正在經歷一個健康的自立階段時,你不能對他放手不管,但必須與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如果孩子缺乏幫助者,那麼孩子的教育就會發生許多可以預料的問題。一個被迫自行其事的孩子會變得具有挫敗感、喪失信心。我對試圖不要父母或其他幫助者幫忙而自己獨立行事的孩子作過觀察: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怒氣衝衝,他好像感覺到自己失去了得到他所需要的説明的機會。他的出路要麼是從不自信中擺脫出來,要麼是讓自己足夠引人注目以獲得幫助(如果他天生具有固執個性的話)。不管他在這兩種方式中採取哪一種,他的情感和智力發展都被減弱了。我注意到,對於與父母感情親密的孩子和他們的起幫助者作用的父母來說,一個主要的特點是這些孩子懂得如何利用大人的資源給他帶來便利,而這些父母懂得如何對孩子的要求作出適當的回應。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在頭兩年時間裡,母親是主要的幫助者,此後隨著父親幫助孩子走出“只有媽媽”的情景,幫助者逐漸變成了父母兩個人。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他們會求助於其他的幫助者:祖父母、老師、教練、童子軍隊長,等等。父母的責任是對所有這些人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加以監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