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子關係密切能使寶寶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嬰兒與母親間的依戀關係是嬰兒發展情感建立親密關係的基礎, 也就是說, 母親在對嬰兒無微不至的照顧當中, 與嬰兒形成了親密的依戀關係, 建立了最初的人際間的情感聯結, 這是嬰兒發展對自己和他人情感的基礎。

育兒專家認為, 人成長的中心就是建立人際間親密的情感聯結, “性和實物無法主宰依戀, 也無法派生依戀……依戀是一種聯結親密情感關係的能力……是有效人格機能的首要特徵”。 能夠感知自已、並具有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是一個人獲得幸福感的根本前提。 嬰兒期無法與母親建立安全依戀容易讓孩子失去對幸福的感知。

Advertisiment

美國心理學家艾裡克森把人格的發展分為八個階段, 每個階段都存在著一種發展危機。 寶寶出生到一歲半是心理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 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滿足生理方面的需要, 寶寶通過吸食媽媽的乳汁、爸爸媽媽的關愛、以及生活環境的舒適溫暖, 來建立信任感, 從而克服了不信任感, 體驗希望的實現。

寶寶天生就有本能的恐懼, 出生時骨盆和產道裡艱難的掙扎, 助產鉗的冰冷和金屬相碰的聲音, 對寶寶的聽覺和觸覺都是一種恐懼的刺激, 從母體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 寶寶需要通過美好的環境和母愛, 消除更多的恐懼感、這個階段, 媽媽無條件的愛能讓定寶建立安全感和依戀關係,

Advertisiment
從而讓定寶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體驗到身體和環境的舒適, 心身的安寧甜美,

從而感到安全, 產生信任感, 將來在生活中耐受挫折, 充滿自信並信任他人, 比較容易滿足。

在這一階段, 如果寶寶沒有媽媽足夠的陪伴, 而因此沒有成功解決這一階段的發展危機, 就難以在人格中形成希望的品質。 如果寶寶缺少感受愛的能力, 爸爸媽媽給了再多的關注和愛, 他也難以用心感受, 慢慢寶寶就容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認為自己不夠好, 所以父母才不喜歡他。 這種不合理的認知和不良的家庭互動模式, 容易讓寶寶體會不到家庭的幸福, 認為自己是不幸的, 是被遺忘的, 被忽略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