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愛亞健康

“你愛自己的寶寶嗎?”恐怕每一位元母親都會給予肯定答案, 可你對寶寶的愛是理智和健康的嗎?實際上, 生活中有許多媽媽對寶寶的愛處於“亞健康”狀態, 看看下面的“診斷”, 你也許會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溺愛
症狀:總是把寶寶當成“眼珠子”、“心尖子”, 對寶寶百依百順, 要星星不給月亮, 無條件服從寶寶的指揮, 想方設法滿足寶寶的要求, 不管合理不合理。 最不願看到寶寶失望、傷心、被否定或受挫折。 如果寶寶磕了碰了, 第一時間沖到現場, 一邊對寶寶又哄又抱又撫摸, 一邊拍桌打椅踢石子, 替寶寶出氣;如果寶寶認為煤球是白的,

Advertisiment
那它就該沒有一點黑色兒;如果寶寶在幼稚園發生矛盾, 不論如何都站在自己寶寶一邊;如果有誰無意說一句:“你家寶寶好像有點瘦。 ”心裡絕對彆彆扭扭地想:“肥豬胖, 誰喜歡呀!”
後果:會使寶寶養成一種自傲的習慣, 認為人人都該順從自己的意志。 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 就會大發脾氣, 不懂得體諒別人。
忽略
症狀:忙於工作或生活瑣事, 忽視或疏遠與寶寶的心理溝通和情感交流。 給寶寶提供足夠的物質條件, 但根本沒意識到寶寶的情感需要和精神生活, 更無暇顧及寶寶的教育和指導。 沒跟寶寶談過心, 沒問過寶寶上幼稚園的情形, 不明白寶寶為何開心、因何哭泣, 對寶寶的疑惑問百答一,
Advertisiment
總是因為其他客觀因素改變對寶寶的承諾。 寶寶對自己布娃娃的感情遠比對媽媽的愛強烈得多。
後果:寶寶感受到孤獨寂寞, 不被重視, 從而出現情感失衡和心理偏差, 對父母冷淡。 變得寡言、內向、偏執, 缺乏交際能力。
放縱
症狀:對寶寶的行為從不加以節制和引導, 聽任寶寶任性而為, 有錯誤也不批評, 出了問題也不教育。 認為小孩子就該淘氣點, 出點格沒什麼大不了的。 寶寶學講髒話, 會在一旁笑哈哈的當個樂子;寶寶學著叼爸爸的煙抽, 會開心地誇獎:“學得真像哎!”寶寶打她左臉, 會再伸上右臉去:“好孩子, 使勁兒!這樣誰也欺負不了你。 ”寶寶弄壞了別人的東西, 會漫不經心地說:“小孩子麼, 當然不那麼仔細啦。 ”
後果:寶寶頭腦中沒有自我約束的意識,
Advertisiment
缺乏善惡的判斷能力, 放浪胡為, 不懂得應該遵規守紀, 應該服從正常的管理。
專制
症狀:用自己的既定方針限制寶寶的言行, 畫框框, 定調調, 要求寶寶完全按照父母的認識和意願去活動, 不能超越指令, 不給寶寶自由發展的空間, 不許寶寶有自己獨特的思想, 壓制或強行改變寶寶的興趣愛好, 覺得鋼琴家有前途, 寶寶就必須練鋼琴;覺得清潔工沒出息, 寶寶就必須連掃把也不能碰。 口頭禪是:“小孩子懂個啥呀!都得聽我的!”“讓你這樣還不是為你好!”
後果:局限寶寶的思維, 使寶寶思想被禁錮, 不敢有不同或超越父母的認識, 缺乏思維的批判性, 沒有靈氣, 做事沒主見, 人云亦云, 影響寶寶將來的創造力。
Advertisiment

依戀
症狀:寶寶就是自己的天, 自己全部的生活意義都在寶寶身上, 以寶寶的需要來確立人生價值。 對寶寶的事包辦代替, 對寶寶的照顧無微不至, 不論寶寶是否需要這種關懷。 最喜歡和寶寶沒完沒了地膩在一起, 最滿足的是感受到寶寶的依戀, 常常要寶寶回答:“愛媽媽嗎?有多愛呀?”哪怕和寶寶短暫的分離都感到痛苦難忍, 哪怕寶寶有片刻的冷淡都感到萬分委屈, 哪怕寶寶流露出一點對他人的好感都妒火中燒。
後果:寶寶在這種令人窒息的“愛”中成長, 身心不勝其累, 要麼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變得自私、暴躁;要麼會缺乏獨立人格和思想, 變得怯懦、低能。
粗暴
症狀:堅信“棍棒出孝子, 不打不成材”、“打是親, 罵是愛”,
Advertisiment
在對寶寶的管教方面一味用嚴厲高壓的手段, 整天面孔像鐵板一塊, 從不和顏悅色, 使用命令式的口吻不聽寶寶申辯, 給予牢獄式的生活不容寶寶違拗。 只要寶寶出一點錯誤和不足, 非

打即罵, 還覺得必須這樣嚴格要求不可。 只要寶寶有一絲不滿和反抗, 就暴跳如雷, 覺得這孩子簡直是要不得。 後果:寶寶得不到家庭的樂趣和溫暖, 心靈受創, 對家長由怕到恨, 親情淡薄。 還可能導致寶寶產生說謊、怯懦、焦躁、孤僻、固執等心理問題。
《母子健康》愛心提示
家庭是寶寶的第一課堂, 母親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 倘若母愛“亞健康”, 寶寶的成長也會隨之“亞健康”, 正如西方民謠所說的:“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 ”所以,每一位媽媽都該仔細審視自己對寶寶的愛,修正其中的“亞健康”成分,母愛才會在寶寶身上結出碩果

”所以,每一位媽媽都該仔細審視自己對寶寶的愛,修正其中的“亞健康”成分,母愛才會在寶寶身上結出碩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