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親VS父親 怎樣能夠有權威地行動

當孩子想要滿足自己某些需求時, 他們會對父母中的某一位表現出一些偏愛。 一般來說, 在疲憊、生病或只是不快, 需要安慰時, 孩子趨向母親:而在需要身體上的保護, 修理東西或尋求冒險、樂趣和遊戲時, 孩子則趨向父親。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表現出同樣的趨勢。 首席性別研究員埃莉諾-麥考比(EleanorMaccoby)指出:“男孩和女孩在對父母的感情上沒有什麼不同。 和女孩相比, 男孩沒有對父親表現出更多的興趣, 同樣和男孩相比, 女孩對母親也沒有比對父親更親密。 ”但談到是否服從管教, 男孩女孩也會有同樣的表現嗎?麥考比認為可能並不會。

Advertisiment
“等爸爸回家再說”這一由來已久的規則已經不再適用了。

▼和母親相比, 父親通常會花更少的時間來推理、解釋或合理化為什麼孩子需要管教這一問題。

▼和母親相比, 父親通常會用更少的語句和時間來設定底線和要求服從, 而不管孩子接受與否。

▼和母親相比, 父親通常很少同犯錯的孩子討價還價, 並且非常多地使用命令式的語句(“到你房間裡去, 現在”)。 而母親往往更多地依賴基於母子關係的社會化手段(“做, 因為我讓你這麼做, 而我是你的媽媽”)。

▼和母親相比, 父親往往更願意直接面對孩子, 強行管教, 從而給孩子留下父親更具有權威的印象。

在管教孩子時, 父親往往比母親更有權威性。

Advertisiment
母親們常常被呼籲要去管教孩子, 因為一般來說母親比父親的育子時間要多, 但許多母親卻對“有權威地行動”感到驚訝。 然而, 這種權威似乎是“等爸爸回家再說”這一管教手段的推論。 搬出父親的權威表面上很有效, 至少是在短時間內有效, 但這對許多母親來說卻是令人沮喪的。

桑德拉是一位居家的母親, 她每週在家為她父親的網頁設計公司工作15小時。 除了丈夫丹每週要工作48小時之外, 她和丹都認為他們很成功地共同養育著他們剛學步的孩子和還未上學的孩子。 由於最近的經濟下滑, 為了多賺些錢, 丹作為主管, 每週增加了兩次夜班, 但是他仍然可以在桑德拉工作時照顧好孩子。

桑德拉:他照顧孩子時,

Advertisiment
有一點讓我非常受不了。 他可以很有效地管住孩子們, 因為這能力, 他十分自以為是。 他只要說一次‘停’, 孩子們就真的停下了。 而我必須說三次或三次以上, 並且要提高聲調, 孩子們才會完全停下來。 我就是做不到。 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是他的兩三倍。 我認為我很清楚孩子們什麼時候是要開始搗蛋了, 也能很快制止他們。 比起他, 孩子們不是更應該聽我的話嗎?

桑德拉的孩子對她提出的規定很少做出回應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第一, 桑德拉更多的是講道理, 這讓孩子們覺得(或許她自己也這麼覺得)“她只是想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我們應該停止打對方”。 第二, 孩子們對她做決定的手法太過熟悉, 或乾脆充耳不聞了。

Advertisiment
相對來說, 孩子們對丹沒那麼熟悉, 而且丹更有可能會頗具威脅性地逼近而不是說理, 孩子們會覺得他對協商不感興趣, 也不允許協商。 這也許就讓孩子們更加認為“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他比桑德拉更“有效”, 尤其是對這個年齡的孩子。 長遠看來, 這樣的權威可能不會一直持續。 然而, 在這對夫妻面前, 更讓人擔憂的問題是桑德拉發覺丹因為自己管教孩子比她有效而變得傲慢, 這就表明丹需要調整自己以維護二人團隊的和睦關係。

誰是更值得尊敬的家長呢?夫妻在這一問題上會感到競爭力。 這一現象對夫妻來說很普遍也很煩人。 孩子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總是在變。 聽誰的話?他們的選擇經常在變, 而改變的原因與父母都沒有關係。

Advertisiment
當母親在解釋“為什麼我們不能把霜淇淋作為甜點”時, 她的解釋本身就意味著“不能吃”。 父親直接說出“上學期間晚上不許看電視”來表達他的意思, 而母親在有其他事情纏身時卻會讓孩子們看電視。

在我們開始接受典型的、具有管教性的共同育子過程中常見的挑戰之前, 我們需要探究教養方式, 它能影響有效底線的設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