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最近出現忽悲忽喜的奇怪行為, 做什么事都沒有主見, 甚至連自己想吃什么都沒有個準主意。 是不是得了什么抑郁癥?我該怎么辦?”周三上午, 家住鳳城四路的張女士向本報打來求助熱線。 有關專家就此表示, 這很有可能是一種抑郁癥, 需要長期治療。
專家分析說,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媽媽, 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干練, 事業上是很成功的, 因此, 她們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 一旦孩子沒有做好, 就可能就會遭到母親的責罵, 這種“強勢”的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育。
約束多讓孩子失去自我
Advertisiment
每天早上6點半, 5歲的齊齊已經在唱英文歌;晚上10點鐘, 樂樂練習的鋼琴曲還在不厭其煩地奏響, 可生活“充實”的齊齊卻整天郁郁寡歡的 。 “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母親在家庭中一種急于自我實現價值的表現。 ”兒童心理專家指出, 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 母親的言行, 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起著相當重要和直接的作用。 但如何正確地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卻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所欠缺的一種技能。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了自我實現的途徑, 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一名優秀的人才, 她們常把自己的價值依附于其子女身上, 子女成功是她們的成功,
Advertisiment
過分苛求事與愿違
“現實生活中, 媽媽強勢的現象很嚴重, 后果也很可怕。 ”兒童心理專家介紹, 可以說, 嚴厲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 只是因為沉緬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 她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 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擊孩子, 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從根本上說, 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要知道, 孩子的成長動力, 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 過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 心理壓力會增大, 會有被拋棄的恐慌。
Advertisiment
戀母情結傷害孩子
“我們在臨床發現, 很多這樣強勢母親的家庭里, 父親的角色極少被提起, 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注入了過多的關愛, 孩子意識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親, 因此孩子已經6、7歲了甚至更大還和母親同床共眠, 甚至在一個被子里。 ”我市著名心理學專家高春鴻表示, 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 可有可無的。 父母雖然都愛孩子, 但無意中忽略了父親的作用, 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個認同的對象。
Advertisiment
事實上母親強勢, 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 因為從實際的交談中, 我們常常發現母親更離不開孩子, 母親會因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虛而將兒子作為“替代配偶”, 作為情感的依托的惟一對象, 這同樣也是強勢母親對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
父親作用別被忽視
“要注意的是這個“強勢”的程度, 如果是將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都強行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 我認為這個關系就有些畸形了。 ”高春鴻坦言, 這種決策過程不應忽視父親的作用, 只有雙方積極地參與到家庭事務的管理, 更多地關心子女的教育問題, 夫妻雙方共同商量, 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 做出更理智的選擇。 就孩子上培訓班這一事而言, 對于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