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 需要母愛勝於食物。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做過“關鍵期實驗”。 給一個幼猴兩個人造母親, 一個有奶水, 一個沒有奶水。 有奶水的母親是用冰冷的鐵架搭建的, 而沒奶水的母親身上包著厚厚的絨毛。 然後讓觀眾猜測, 小猴子會喜愛哪個“母親”。

一定有人會馬上認定小猴子會喜愛有奶水的母親。 但哈洛的實驗推翻了人們的想當然――小猴子只是在饑餓難當的時候, 才不得已地跳到有奶水的鐵母親身上, 急速吃完便立即返回沒有奶水、卻有厚厚的溫暖絨毛的母親身上, 一直依偎著它, 像依偎著真正的母親一樣戀戀不捨。

Advertisiment

(小猴子喜歡依偎在有溫暖絨毛的母親身旁)

若只給小猴子一只有奶水的鐵母親, 它當然也會慢慢長大, 但其成年後表現出極端的攻擊性, 離群、孤僻、過敏、衝動, 甚至有神經症及越軌行為。

母乳餵養的意義並不在於奶水, 而是只有母親的懷抱才能賦予的“安全、悅納、依戀”等寶貴的心理維生素。

罪犯從哪兒來?同樣, 從母親的懷抱裡來。

幼年時候心靈的傷害和親情的缺失, 是人類一切不良行為的早期根源。 罪大惡極的米洛舍維奇先後殺死自己的阿族同胞20萬人。 反觀他的生平, 他的父親在他6歲時便自殺身亡, 其母無法承受打擊, 在米洛舍維奇9歲時追隨自己的丈夫而去。 在他12歲時, 他的養父也自殺了。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經過近百年的追蹤發現, 真正成為罪犯的人, 大多是童年被遺棄、缺失愛、受過傷害的人。 60%以上的殺人犯都是出自問題家庭或者是從小在孤兒院長大。 他們本身也是受害者。 美滿的家庭中, 夫妻和睦、孩子生活穩定良好、氣氛和諧, 從根底上抑制了罪犯的產生。

因此, 消滅犯罪的最好辦法, 是讓所有的孩子都在愛的環境中成長, 儘量避免愛的缺失。

孩子出生後, 主動尋求的是什麼?並不是吃。 母親生產之後, 三天才下奶。 在孩子出生的頭24小時裡, 他會幹什麼?

情景再現

有一個小寶寶出生了。 爺爺來了, 一看:“哎呀, 總算生下來了!三代單傳啊, 咱家的香火總算保住了。 ”這個小娃娃有沒有反應?沒有。

姥姥來了:“俺閨女真有本事,

Advertisiment
自己才90斤, 生個兒子8斤6兩!”他有沒有反應?沒有。

孩子的爸爸樂得合不攏嘴:“像, 真像我!不用做親子鑒定!” 還是沒反應。

孩子在出生的頭24小時內, 對所有的親人都沒有反應。 現在, 有一個年輕的女大學生過來了:“小寶寶長得多漂亮啊!”孩子有沒有反應?

有!

人類的嬰兒在出生後的頭24小時內, 只對年輕女性的聲音有反應。 心理學給人類的一句話:“人類需要愛先於食物”。

他在找誰?找媽媽。 三天才下奶, 可孩子一天都不能離開娘。

生了孩子一定要母乳餵養, 用愛呵護, 從小有母愛呵護的孩子不會成為罪犯。

觀察發現, 70%的母親抱孩子時, 將孩子的頭靠向左邊, 這是因為心臟在左邊。 剛出生的小寶寶總會被家人簇擁著。 無論是爺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