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個一個磨蹭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操心的大人

磨蹭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也許這只是他們對技能的不熟練, 對未知事物的害怕, 或者對命令式的任務的不情願造成的。 磨蹭原本不可怕, 可怕的是媽媽們的應對方式。
很多媽媽都會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 起床慢慢悠悠, 寫作業拖遝, 一邊玩一邊學。 你越著急, 孩子越不慌不忙的。 親子衝突一觸即發。 當媽的天天處於崩潰的邊緣。 我非常能理解這些媽媽的心情, 但在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之前, 要先請媽媽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方法。
孩子早晨磨蹭不起床, 真是媽媽最頭疼的事情之一

想一想, 是不是孩子一慢,
Advertisiment
你就忍不住嘮叨?
因為你心急, 嘴上就會不停的嘮叨、催促、不滿、抱怨、講道理, 甚至指責和打罵。 可你試想一下, 如果你的領導每天都這樣對你, 你會怎麼樣?太快的節奏會佔用孩子思考的時間, 這樣不僅不會快起來, 反而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孩子有孩子自己做事情的節奏, 媽媽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動。 這直接是種入侵和越界。 很多時候, 孩子做功課、做家務、生活細節上會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 並不是因為拖拉, 而是能力有限。 他剛剛接觸到新的技能, 需要時間練習。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節奏下, 才能最好地發揮自身潛力。 如果這時候總是有人在一旁催促, 勢必會讓他亂了陣腳, 手忙腳亂,
Advertisiment
反而變得瞻前顧後難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稍慢一點, 媽媽就不能有耐心, 給孩子貼上了“磨蹭”的標籤, 會強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這麼慢。
有時, 孩子“慢”的背後是他對新技能熟悉的過程

 

想一想, 是不是孩子一慢, 你就忍不住上前幫忙?
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媽媽會以時間來不及為藉口, 包攬了很多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 早上時間不夠, 幫忙穿衣服;出門時間來不及, 幫忙餵飯、收拾書包;孩子不懂安排時間, 直接排出時間表, 精細到吃飯、如廁。 雖然媽媽一邊催促著、批評著孩子, 但所有的事情, 媽媽都給幹完了。
《論語·子路》中說:“無欲速, 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意思是說:不要追求快, 也不要追求眼前的微小利益。
Advertisiment
我們在一味地要求“快”的時候, 所看到的往往只是眼前這一件事的圓滿完成, 卻不利於更大目標的實現。
媽媽為節約時間幫孩子忙, 是媽媽闖入了孩子的成長空間, 並承擔了本來該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因磨蹭造成的後果。 或許孩子上學沒有遲到、作業按時完成、時間安排緊湊, 但這一切都是在媽媽的保護罩下進行的, 不是他自己自覺自願努力的結果。
長期下去孩子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雖然做事慢會被媽媽罵, 但只要我裝聽不到, 媽媽什麼都會替我做的!
媽媽越幫忙, 孩子越無法自己成長

 

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 根本的是要解決父母的心態問題。 因為我們看到, 每一個真正磨蹭的孩子背後,
Advertisiment
都有這樣一個越界的父母。 這些父母所催促的, 其實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比如吃飯呀, 穿衣服呀, 上學呀, 寫作業呀, 等等。
看起來, 這些父母不僅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節奏, 而且他們好似也沒有自己的生活。 他們隨時隨地都在關注孩子, 催促孩子, 挑剔孩子, 這樣密不透風的關注和催逼, 會不斷擠佔孩子的心理空間。
於是, 原本單純的事情, 現在演變為了關係問題, 演變成了權力之爭。 孩子們要麼會厭倦了父母的嘮叨和催促, 同樣也厭煩了生活和自己本身;要麼他們會用力反抗, 甚至拿故意磨蹭去對抗父母。 不管如何, 孩子都很難再自發地、精力飽滿地去做原本屬於他們自己的事。
所以, 關於孩子磨蹭這個事, 我們不能一味地責怪孩子。
Advertisiment
在給他們一些時間和空間的同時, 我們自己也要學會等待, 在等待中, 看著孩子們慢慢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