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個孩子都可能製造奇跡

“只知道苦思冥想, 一味鑽研, 反而會限制思維的發展, 思維能力不能全方向、多層次地得到發展。 不能有足夠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 就會變得死板、僵硬、片面、甚至喪失思維。 ”陳宇華的父親這樣認為。

創新是魅力女性所具有的獨特思維, 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迅速變化, 因循守舊是沒有出路的;面對千軍萬馬的激烈競爭, 不斷推陳出新才是取勝之道。 如今的競爭是頭腦的比拼、智力的競賽, “窮則變, 變則通”, 創新思維的開發對魅力女性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今天, 創新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不管使用哪種搜尋引擎,

Advertisiment
鍵入“創新”一詞, 與之相關的條目不下200萬條。 再到亞馬遜網站上檢索一番, 以創新為主題的書籍竟多達2300餘冊。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 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繫, 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越來越多的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多種智力因素決定了人的創造性。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心理學家霍化德·加德納總結了兒童所共有的8種智力因素: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運動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自然觀察者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及內省智慧,

Advertisiment
後兩種智慧決定了孩子內向或外向的心理傾向。 這8種因素中的每一種都表明了人類具有不同的能力來適應他們所處的環境。

愛迪生幼年時喜歡思考, 對身邊的事物寄予強烈的關心, 而且具有很強的求知欲, 愛“打破沙鍋問到底”, 看見不明白的事情就問, 腦子裡總是充滿了各種問號, 如:為什麼不可以把黑夜裡的閃電取來為人們照明?鐘錶為什麼能永不停息地走動?……他母親研究過兒童心理學, 很理解孩子的心情, 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對於愛迪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絲毫也不嫌麻煩, 總是盡可能給予科學的解答, 並且想法子啟發小愛迪生動腦筋思考問題, 動手做實驗,

Advertisiment
進一步增長知識和技能。

就像幼年的文彥博樹洞取球、高斯對“求1到100的和”的特殊解法一樣, 有創造力的孩子往往會幹出一些“奇特”的事情來, 可謂“想得出奇, 淘得出格”。 他們顯露出一些獨特的思想或提出出人意料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顯示出求異思維的傾向。

在課堂上, 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聾啞人走進商店, 靠指手畫腳式的“比畫”買了把尺子, 然後老師問道:“聾啞人剛走, 一個盲人顧客走了進來, 他想買一把特大號的剪刀, 那麼, 他將如何盡可能快地表達他的購買意圖呢?”結果有很多的學生回答:“他只要用兩根手指比畫比畫剪刀的樣子就行了。 ”而這顯然是個錯誤的答案, 因為盲人無須比畫, 只要說上一句話就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意圖。

Advertisiment
那麼, 為什麼那麼多的同學都錯了呢?就是因為那個靠“比畫”買東西的聾啞人使他們形成一種“思維定勢”:買東西必須“比畫”, 這才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誤區。 這種“腦筋急轉彎”, 其實就是一種可以突破思維定勢的思維訓練。

”因此, 家長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 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每個孩子都可能製造奇跡, 每個孩子都可能富有創意。 假如他們長大以後仍然擁有這份創意的話, 他們就會成為莎士比亞、達·芬奇、牛頓, 或者比爾·蓋茨……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 要保持這份珍貴而又嬌弱的創意, 可是不容易的, 因為它往往被成人在不經意中扼殺掉了。

為此, 心理學家列舉了4種容易扼殺孩子創意的教育方式:

Advertisiment

1.給孩子打分。 光是期待別人評估的這種心情, 就足以扼殺孩子的創意。 即使評估的結果是讚美也不行, 因為這樣一來, 孩子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別人會怎樣說”上。 往往為了求取他人的讚揚而放棄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

2.獎勵孩子。 我們總以為獎勵某種行為可以得到增強的效果, 其實有關創意的、需要思考的工作, 獎勵可能會成為攔路石。 沒有獎勵的孩子可能反而會無拘無束地發揮。  

3.過分施加競爭的壓力。 時刻把孩子和別人放在一起比較, 並打分, 分數最高的會得到獎勵, 無形中使孩子束手束腳, 不敢自由發揮。

4.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家長往往會嚴加管束, 嚴格規定孩子應該學什麼, 怎麼學, 並強迫他們記住並通過考試。這是最扼殺孩子創意的做法。親愛的父母們,你是否這樣做過呢?

並強迫他們記住並通過考試。這是最扼殺孩子創意的做法。親愛的父母們,你是否這樣做過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