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個男孩都會有的競爭心理

誰是頭?——每個男孩都會有的競爭心理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 女孩與男孩的關心點決然不同。

剛剛認識了一群新朋友, 女孩最想知道的是:我能與哪個小夥伴成為親密的知心朋友;而男孩迫切需要知道的卻是:誰是這群孩子的頭?

剛剛到了一個新的班級, 女孩最關心的是:這些陌生的同學不會欺負我吧;而男孩更關心的是:誰是班主任?誰是班長?……

美國的艾裡姆夫婦在名為《養育兒子》的暢銷書中也曾提到:“走進男孩的世界, 我們會發現, 在任何場合, 男孩最關心的事情都是:誰是頭?”

為什麼會這樣呢?

Advertisiment

我們只能說, 這是由於男孩強烈的競爭心理造成的。 事實上, 從媽媽受孕那一刻起, “Y”染色體已經決定了這個小嬰兒體內有遠遠大於女嬰的睾丸素, 在媽媽的肚子裡, 這些睾丸素便賦予了男孩不同于女孩的天性——冒險、爭吵、自吹、爭鬥等。 因此, 強烈的競爭欲望是每個男孩的天性。

那, “誰是頭”與男孩的這種競爭天性又有什麼關係呢?

行為心理學家認為, 每個男人都有當頭的欲望, 每到一個新的領域, 男人之所以關心“誰是頭”, 是因為他想知道這個新領域的規則是什麼, 當“頭”有什麼具體的條件, 然後與自己已有的條件對比, 確定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與現在的“頭”去競爭。

因此, 對於成年男人來講, 這種天生的特性會演化成不斷進取的力量。

Advertisiment
但對於男孩來說, 卻並非如此。 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 缺乏正確的引導, 男孩不斷進取的天性或者會消失, 或者會促使孩子走向相反的方向。

生活中, 也許我們對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

男孩沒有好好學習, 但又想考個好成績, 於是他“買通”了坐在他旁邊的同學, 讓他把寫上答案的小紙條給自己傳過來。

男孩競選班長失敗了, 於是, 在回家的路上, 他找了幾個“哥們兒”把他的競爭對手狠狠“扁”了一通。

……

其實, 這些男孩就把競爭心理用“偏”了, 而現實中, 這種用“偏”、沒用在“正道”上的現象絕對不在少數。 那責任怪誰呢?答案是:責任在家長。

如果家長告訴男孩, 有競爭心理是對的, 但一定要正當競爭, 長大後, 孩子就會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Advertisiment
相反, 如果家長鼓勵孩子的不正當競爭, 孩子就會延著“彎路”成長——現在他就考試作弊、拉幫結夥, 長大以後, 他可能還會做出更離譜、更可怕的事情來。

競爭是男人的天性, 一位研究行為哲學的專家曾說:“一場比賽結束後, 你看到一個被打敗的男人在真誠地向對手祝賀, 其實在這背後, 這個男人想的是下一次如何把他打敗。 ”

所以, 家長們不用擔心男孩這種過強的競爭心理, 性別賦予他們巨大的能量, 這是男孩的優勢所在。 因此, 當你試圖想通過你的“高招”, 對男孩進行重新“程式設計”時, 你不如這樣做:告訴你的男孩要遵守競爭的規則——公平、公正、正當, 然後就放手讓他去爭吧, 這樣將更有利於這個小男子漢的成長!

Advertisiment

給父母的建議

當你的男孩“競爭的苗頭”開始向外冒時, 爸爸媽媽不要著急, 更不用慌張。 如果你巧妙地利用這個小傢伙的這種心理, 你會驚奇地發現:教育男孩, 原來就這麼簡單!

方法一:讓你的男孩當“頭”

在丁丁家有一個習慣, 每到週末, 小男子漢丁丁就成了家庭的“監督員”。 但是這個監督員與一般的監督員不同, 丁丁不監督人們的壞行為, 而是監督、搜集爸爸媽媽的好習慣。

又是一個星期天, 丁丁的監督工作開始了, 他滿屋轉悠, 搜尋著爸爸媽媽的好習慣。

媽媽在做飯, 丁丁像個小尾巴似的跟在後面, 一會兒擇菜, 一會兒幫媽媽收垃圾, 忙得不亦樂乎。 媽媽要炒菜了, 廚房裡油煙太大, 於是媽媽對丁丁說:“丁丁, 廚房裡油煙太大,

Advertisiment
去客廳裡尋找爸爸的好習慣吧!”

丁丁又來到客廳裡, 爸爸正在看電視, 他拿起一根煙, 剛想打著火機, 看到丁丁過來了, 便把煙放到了煙盒裡。

……

晚飯後收拾好廚房, 媽媽爸爸剛坐到沙發上, 丁丁就過來了, 很嚴肅地說:“爸爸, 媽媽, 我發現你們的好習慣了。 ”

媽媽放下遙控器說:“是嗎?說說看。 ”

“媽媽很勇敢, 不怕油煙;爸爸很乖, 今天沒有吸煙。 ”說完, 丁丁又想了想說, “你們倆還有兩個共同的好習慣, 一是不咬手指甲;二是吃飯不溜達!”

爸爸媽媽聽完後都開心地笑了。

每個男孩都有當“頭”的欲望, 而且一旦他們當了“頭”, 就會全心全力地把工作做好。 我們不得不佩服丁丁家長的聰明和用心良苦。 說他們聰明, 是因為他們很準確地把握了男孩的這一心理, 並巧妙地把它運用在了教育兒子的實際中;而說他們用心良苦則在於,他們沒讓孩子監督自己的缺點,而讓孩子從小就仔細觀察自己的言行,進而讓他早早便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在生活中,父母滿足男孩當頭的欲望,更能促使這個小男子漢成長。比如,找一周的時間,讓孩子“當家”,之後他肯定能體會到“柴米油鹽貴”;讓孩子當監督員,負責糾正全家人的壞習慣,他自己的壞習慣肯定很容易改正。

另外,家長還可以用語言滿足孩子當頭的欲望,如常常問兒子“小監督員,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嗎?”“小監督員,你對這個事情怎麼看,你有什麼意見?”……雖然有時孩子的意見未必合理,你也不一定採納,但是你會發現,因為這幾句話,兒子往往會高興上一天,他對生活的積極性也會陡然升高。

方法二:讚賞男孩正當的競爭心理

也許你的兒子現在還很小,但是,他卻經常會對你講起他的目標、他想贏過誰以及他所取得的成績。這時,你千萬不能胡亂搪塞他,因為孩子在這一方面的感覺是很敏銳的;另外,萬萬不可打擊孩子,因為這樣做會使你的男孩很受傷。

“爸爸,告訴你個好消息,我這次考試終於超過小明,前進了三名。”快樂無比的小男孩興奮地對爸爸說。

“那現在你在班上排名多少呀?”爸爸著急地問。

“十五名。”兒子感覺到了不妙,小聲地說。

“你看,一問你班級的排名,你的聲音就小了吧。前進三名有什麼了不起的,至於這麼高興嗎?快去做作業,爭取下次考第一。”爸爸不耐煩地對兒子說。

兒子不再說話,蔫蔫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男孩普遍有強烈的競爭心理,當他們真正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時,他們便會產生一種成就感。而對於男孩來說,成就感是促進他們充分發展潛能的重要動力之一。

如果男孩的這種欲望被家長忽略,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同,或者家長不但沒有認同,反而從某一角度打擊他們,這時,男孩就會缺乏前進的動力,他們的潛能就很難再被激發,甚至他們的人格也會因此受到傷害。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兒子一樣,雖然已經超過了自己心中的那個目標,但爸爸卻拿班級排名來刺激他,使他的成就感得不到滿足。因此,下次考試後,這位爸爸肯定會失望,因為一個成就感得不到認同的男孩,很難再繼續去努力。

所以,告誡天下的父母,請傾聽男孩的心聲吧,尊重並認同他的成就感。男孩需要你幫他建立起關於成就、勝利、贏、競爭等詞彙的健康概念。

方法三:巧用男孩的競爭心理

王猛的房間總是亂糟糟的。媽媽建議他收拾一下,他說:“我不喜歡收拾屋子。”

“可是你不認為你的房間太亂了嗎?”

“那有什麼關係。”王猛答道,“我覺得這樣很好。”

過了一會兒,媽媽想出了一個妙招:“這樣好不好,我們來一場比賽怎麼樣?我來打掃廚房,你打掃自己的房間,我敢肯定,我一定是幹得又快又好的那一個。”

“我才不信呢,我一定幹得比你好。”小男子漢被激“怒”了,說著便馬上行動起來。

有時,兒子不聽話,做父母的不妨“激”他一下。小男子漢往往最受不了別人“激”他,只要父母認識到這一點,並時刻開動腦筋,這些小男子漢就會乖乖地去做你想讓他們去做的事情。

但是,父母們也應注意,不可過多、過分地去“激”他們。不然,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認同了你的觀點,真的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們便會“破罐破摔”,不再去努力。

並巧妙地把它運用在了教育兒子的實際中;而說他們用心良苦則在於,他們沒讓孩子監督自己的缺點,而讓孩子從小就仔細觀察自己的言行,進而讓他早早便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在生活中,父母滿足男孩當頭的欲望,更能促使這個小男子漢成長。比如,找一周的時間,讓孩子“當家”,之後他肯定能體會到“柴米油鹽貴”;讓孩子當監督員,負責糾正全家人的壞習慣,他自己的壞習慣肯定很容易改正。

另外,家長還可以用語言滿足孩子當頭的欲望,如常常問兒子“小監督員,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嗎?”“小監督員,你對這個事情怎麼看,你有什麼意見?”……雖然有時孩子的意見未必合理,你也不一定採納,但是你會發現,因為這幾句話,兒子往往會高興上一天,他對生活的積極性也會陡然升高。

方法二:讚賞男孩正當的競爭心理

也許你的兒子現在還很小,但是,他卻經常會對你講起他的目標、他想贏過誰以及他所取得的成績。這時,你千萬不能胡亂搪塞他,因為孩子在這一方面的感覺是很敏銳的;另外,萬萬不可打擊孩子,因為這樣做會使你的男孩很受傷。

“爸爸,告訴你個好消息,我這次考試終於超過小明,前進了三名。”快樂無比的小男孩興奮地對爸爸說。

“那現在你在班上排名多少呀?”爸爸著急地問。

“十五名。”兒子感覺到了不妙,小聲地說。

“你看,一問你班級的排名,你的聲音就小了吧。前進三名有什麼了不起的,至於這麼高興嗎?快去做作業,爭取下次考第一。”爸爸不耐煩地對兒子說。

兒子不再說話,蔫蔫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男孩普遍有強烈的競爭心理,當他們真正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時,他們便會產生一種成就感。而對於男孩來說,成就感是促進他們充分發展潛能的重要動力之一。

如果男孩的這種欲望被家長忽略,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同,或者家長不但沒有認同,反而從某一角度打擊他們,這時,男孩就會缺乏前進的動力,他們的潛能就很難再被激發,甚至他們的人格也會因此受到傷害。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兒子一樣,雖然已經超過了自己心中的那個目標,但爸爸卻拿班級排名來刺激他,使他的成就感得不到滿足。因此,下次考試後,這位爸爸肯定會失望,因為一個成就感得不到認同的男孩,很難再繼續去努力。

所以,告誡天下的父母,請傾聽男孩的心聲吧,尊重並認同他的成就感。男孩需要你幫他建立起關於成就、勝利、贏、競爭等詞彙的健康概念。

方法三:巧用男孩的競爭心理

王猛的房間總是亂糟糟的。媽媽建議他收拾一下,他說:“我不喜歡收拾屋子。”

“可是你不認為你的房間太亂了嗎?”

“那有什麼關係。”王猛答道,“我覺得這樣很好。”

過了一會兒,媽媽想出了一個妙招:“這樣好不好,我們來一場比賽怎麼樣?我來打掃廚房,你打掃自己的房間,我敢肯定,我一定是幹得又快又好的那一個。”

“我才不信呢,我一定幹得比你好。”小男子漢被激“怒”了,說著便馬上行動起來。

有時,兒子不聽話,做父母的不妨“激”他一下。小男子漢往往最受不了別人“激”他,只要父母認識到這一點,並時刻開動腦筋,這些小男子漢就會乖乖地去做你想讓他們去做的事情。

但是,父母們也應注意,不可過多、過分地去“激”他們。不然,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認同了你的觀點,真的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們便會“破罐破摔”,不再去努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