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天15分鐘 讓嬰兒更聰明

家長可每天花十五分鐘訓練孩子

“寶寶來, 我們先來做個運動!”昨天下午, 在浙醫兒院兒保科的保健室裡, 主管護師陳彩蓮握著寶寶的雙手, 上下左右做著輕柔舒緩的放鬆動作。 “嗯, 寶寶真棒!”寶寶每做完一個動作, 就會得到陳彩蓮的誇獎。 這是浙醫兒院推出的嬰幼兒智護訓練, 以一對一的方式, 由護師為早產兒或出生時出現窒息、早期有宮內感染、出生前後缺氧等各種高危因素的嬰兒, 進行專業的智力和保護

促進訓練。 浙醫兒院兒保科竺智偉副主任醫師說, 他們曾作過調查, 經過智護訓練的嬰兒,

Advertisiment
2歲時的智力會比一般兒童高許多。

智護訓練針對0-12個月嬰幼兒

主管護師陳彩蓮現場示範了這套嬰兒智護訓練, 她一邊和寶寶交流, 一邊握著寶寶的雙手運動。 之後將寶寶的腳輕輕抬起至胸前, 再慢慢放下, 重複幾次。 做完伸展運動, 她給寶寶測試聽力、視覺和觸覺。 做視覺測試時, 她拿著紅球, 在距離寶寶眼部20cm處, 慢慢轉換位置, 看寶寶的視線是否能跟上紅球的移動。

竺智偉副主任醫師介紹說, 這套嬰兒智護訓練, 專門針對0-12個月的早產兒和出生時有高危因素的嬰幼兒。 這些嬰兒通過早期智護訓練, 智力會提高。

“智慧訓練主要為視覺訓練、聽覺訓練和視聽結合訓練, 而體格訓練為全身按摩、肢體被動活動、俯臥抬頭。

Advertisiment
通過一些感知刺激、語言薰陶、情感交流和觸覺活動及運動能力訓練, 可以促進寶寶各方面能力發展。 ”

新生兒經早期訓練智力高

竺智偉副主任醫師說, 早在三五年前, 他們就已開始對一些早產兒、出生時有高危因素的嬰兒進行隨訪, 發現經過智護訓練的孩子, 到2歲時智力都是正常和超常的。

專家通過對0-2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效果研究發現, 經過早期訓練的嬰幼兒, 孩子在1歲半時, 智慧發育指數高19.6分, 心理運動發育指數高10.1分;2歲時, 智力發育指數比普通新生兒高8.7分。 沒有經過早期訓練的新生兒中有6.2%智力低於正常, 而早期教育組的新生兒無一例智力低於正常。 研究還顯示, 早期干預還能降低早產兒腦癱發生率。

竺副主任醫師說,

Advertisiment
在早期概念中很多人認為, 遺傳基因決定孩子的智力等。 而據調查顯示, 出生以後環境的干預, 遠遠超過了遺傳基因。

●建議

每天花十五分鐘訓練寶寶

記者瞭解到, 從今年1月1日起, 浙醫兒院兒保科正式啟動嬰兒智護訓練, 一些出生時有高危情況的嬰幼兒家長, 可以掛浙醫兒院兒保科的科室號, 由醫生診斷後再確定智護方案。 目前, 兒保科有四個護理人員, 每天以一對一的方式, 為早產兒或出生時有高危因素的嬰兒進行智護訓練。

竺副主任醫師說, 嬰兒智護訓練分四個年齡段, 涵蓋新生兒、1-3個月、4-6個月、7-9個月不同年齡階段。 0-1個月為協動訓練, 也就是護師的幫助下, 做一些訓練工作, 1-3個月為主動訓練期, 4-6個月, 練坐和跳躍動作等。

Advertisiment

智護訓練不僅有助於提高出生時有高危因素的孩子智力發育, 對健康孩子來說, 早期的智護訓練也很有效。 她建議想給孩子做智護訓練的家長們, 可以到醫院來學習, 學會後每天在家花15分鐘給寶寶做智護訓練, 促進親子情感交流, 培養寶寶良好的性格。

由於0-12個月的嬰兒, 每個年齡階段的智護內容會有改變, 家長每一個月到浙醫兒院兒保科隨訪一次。 同時, 兒保科還製作了嬰兒智護光碟發給家長們。 一些體重偏輕, 過於瘦小的寶寶, 需經醫生評估後確定是否能做智護訓練。

她還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 應多和寶寶進行交流, 多抽出時間陪寶寶玩耍, 對寶寶的智力提高很有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