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 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 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 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 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 又在惡作劇了, 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 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 確實會讓孩子害怕。 在恐懼中, 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 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乖乖地聽你指揮, 你讓幹什麼, 就幹什麼;
他被嚇呆了, 愣在那兒不動;
Advertisiment
大哭起來, 不會再幹你不希望他幹的事, 也不去幹你想讓他幹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 也發起火來, 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 因此, 父母發脾氣, 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 孩子還弄不清, 父母為什麼發脾氣。 也就是說, 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 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 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 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 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 發完脾氣後, 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 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該怎麼做, 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 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 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
Advertisiment
父母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 多是因為學習而起, 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 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 父母卻在兌現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 寫完作業看電視, 可是孩子寫完作業, 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 讓孩子繼續學習;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 就有什麼獎勵, 孩子真的考好了, 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
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 言而無信, “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 家長說話不算數, 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Advertisiment
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 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 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 這樣, 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 成人後, 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 不隨便許願;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 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 要認真想一想, 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 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的, 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
忽視孩子的優點
在現實生活中, 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 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 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
Advertisiment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 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 學習事物有快有慢, 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 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 不能只取決於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 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 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 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 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 要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 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 親朋好友相聚, 談論各自的孩子, 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 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
Advertisiment
但孰不知, 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 這無形中, 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 沒人賞識他, 例如學習不行, 長相不行, 交際不行, 幹家務不行, 讓家人為他受累, 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 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幾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 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 應該有友愛、輕鬆、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 相反, 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