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主型家教不等於不懲罰

當今, 最受推崇的是民主型家教方式, 但一些家長由於缺乏對民主的正確理解和把握, 實際上常常陷入民主有餘、集中不足的誤區。

民主型家教的核心是孩子與家長在人格上平等, 互相尊重。 家長在替孩子拿主意時, 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合理要求與需要, 但在孩子因年齡小拒絕執行正確的建議時, 家長必須堅持正確的主張, 因此它也有強制的一面。 所以, 民主型家教應包含“說理”和“懲罰”兩種手段。 第一步要說理, 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 並願意改正。 但是, “已經習以為常的錯誤行為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慣性,

Advertisiment
要阻止“慣性”作祟, 使孩子糾正錯誤, 就必須有足夠大的外力。 懲罰就是這樣一個外力。

如何懲罰?有人說懲罰是一門藝術, 就是說懲罰有許多講究。 懲罰應視物件不同而加以區別。 孩子犯錯誤, 家長應明辨錯誤的性質, 有些屬於成長過程中的失誤, 應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提醒注意就行了, 如打破碗, 弄髒衣服, 發點小脾氣。 有些屬於主觀過錯, 故意為之, 家長應區別是首次犯錯還是再次。 首次以說理為主, 著重向孩子分析犯錯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錯。 為了使其長記性, 有所顧忌, 家長有必要和孩子約定, 若再犯就要接受某種懲罰。 若真的再犯了, 就要嚴格按約定辦, 不能打折扣。

Advertisiment
和孩子“商量”出來的懲罰手段, 肯定會比體罰、責駡更加有效。

當然, 這種“懲罰”應在不傷害孩子的精神、身體的前提下制定。 當懲罰被人們簡化為打和罵, 或濫用後, 懲罰的名聲變得狼藉。 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的懲罰手段是, 學生犯錯誤後, 他根據錯誤的性質、嚴重程度、初次還是再次, 要學生寫500~3000字的說明書, 效果很好;有位幼稚園的小朋友, 不打招呼外出, 家長以三天不許看動畫片作為懲罰;國外有位教育家的兩個小孩打架了, 他先和他們講道理, 告訴他們不能打架, 再要他們互相口頭道歉, 如果感到難為情, 可以寫信向對方道歉, 事實證明這種“懲罰”方法也不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