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生產——寶寶是分娩過程有意識的參與者
寶寶在分娩過程中產生的想法、感覺和記憶會影響寶寶自我、意識和靈性的成長。 分娩過程是溫柔的還是暴力的將極大地影響嬰兒的大腦發育、與母親的親密關係以及母乳餵養的建立。 所謂的溫柔生產, 就是要轉變生產觀念, 意識到生產並非生病, 可以不用藥劑和醫療行為的介入, 回歸最自然的生產方式。
● 享受溫柔生產需要4原則
孕媽媽從懷孕開始, 到產前和產程的整個過程中, 都可以和醫護人員討論, 擬定妥善的生產計畫。 產科醫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Advertisiment
1.分娩過程可以自由活動
自然分娩應該叫做“不被干擾的分娩”, 因為大自然本身賦予了母親智慧和能力讓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 不需要旁人施以外力來幫助。 因此, 媽媽在分娩時也應該處於她自己最自然的狀態, 她可以按著自己的需要去做, 比如自由走動、哼哼歌、親近家人等, 只要她想, 都可以去做, 只要這些事情有助於產程的順利進展就可以。
2.像性☆禁☆愛一樣自然地啟動分娩
依靠藥物激發分娩的方式, 不能算是真正的自然分娩。 生孩子和做☆禁☆愛是一樣的大腦環境。 試想, 如果你和老公正準備要做☆禁☆愛, 在柔和的燈光中聽著很有情調的音樂,
Advertisiment
3.生產不孤單
准爸爸參與產前、待產、生產及產後整個過程, 甚至進入產房陪同生產, 不僅有利於讓醫護團隊隨時知道准爸媽的需求, 貼切擬妥生產計畫, 還能讓孕媽媽更加心安, 感受到溫馨, 減少產後抑鬱的發生。 如果有人陪伴, 產婦更容易放鬆, 而且更容易讓生產自然而然地發生, 醫院需要提供這種愛的感覺。
Advertisiment
4.孩子出生後一秒也別離開媽媽
孩子生下來後, 往往先被抱去清洗再抱回來給媽媽。 催產素和胺多芬在分娩結束之後還會不停分泌, 如果孩子被抱走, 那麼母親的激素分泌就會被無情中斷。 所以孩子出生之後, 不要把他包起來, 不要給他戴帽子, 也不要剪斷臍帶, 而是光溜溜地送到媽媽那裡, 讓寶寶立即趴在媽媽的胸脯上聽聽媽媽的心跳, 這是親子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也是覺得母乳成功的第一步。 另外, 可施行24小時母嬰同室, 提早讓媽媽熟悉照顧新生兒的模式。
提到溫柔生產, 就不得不提到溫柔生產的主要方式——水中分娩。 在水中分娩的過程中, 新生兒的頭部完全浸沒在水中,
Advertisiment
水中分娩一般在單人產房進行, 在“分娩水池”內, 待產婦泡在經過特殊處理的溫水中, 水溫保持在36~37℃, 環境溫度為26℃, 在助產人員的指導下生產。 寶寶出生後, 在水中浸泡的時間不能超過1分鐘。
● 水環境能夠為母嬰“保駕護航”
1. 環境類似:與母親子宮內的羊水環境類似, 因此胎兒在離開母體之後會很適應這個新的外部環境。 胎兒本能會使他們在出水之前屏住呼吸, 因此不會嗆到水。
2. 減輕疼痛:分娩時出血量少, 會陰破損程度也較常規順產輕, 無需會陰側切。 泡在溫水中, 孕媽媽的情緒得到放鬆, 分娩的疼痛感明顯減輕, 使得分娩時的用力更為自然, 產程也相對縮短。
Advertisiment
● 選擇水中分娩需要勇氣更需智慧
1. 不適合族群:年齡較大或較小、胎兒過大、身患疾病或有流產經驗, 以及懷有雙胞胎或多胞胎、早產、羊水已破裂超過24小時的孕媽媽。
2. 胎兒易感染:水中分娩時使用的水, 無論是用蒸餾水或淨化水, 對細菌和病毒的防禦能力都達不到標準, 容易造成寶寶感染。
3. 胎兒易溺水:雖然寶寶有本能, 但是還是會有在分娩過程中吃到水, 甚至溺水的可能。
4. 慎選醫院:目前僅有少部分醫院採用專業的水中分娩設備, 而沒有經過專業操作培訓的醫院易出現意外。 孕媽媽不可自己在家進行水中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