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性人如何進行情志養生?

水性人的面形多肥, 漫團, 下稍寬, 色偏黑, 眉粗目大, 行動遲緩, 語音慢而低, 喉音重, 氣度和藹。 生氣時, 色發暗。 水性分陽水陰☆禁☆水, 形同, 而氣質清濁遂心性變化。

陰☆禁☆水性人, 多愚魯, 好煩悶, 遇事退縮, 習慣邋遢。 行多愚闊, 多憂多慮, 自卑自棄。 好包屈, 喜生回頭氣, 優柔寡斷, 缺獨立性, 進退失據, 處事失機後時。 一生多受氣。

陰☆禁☆水多煩, 煩的表現:

1.窩囊苦悶, 自卑退縮的心境。

2.隨不上大流, 別人嫌他慢, 他反嫌別人急。

3.不合群, 人家看他無能, 他自己煩悶, 最不喜歡看不對他心的人。

4.性緩慢, 失機後時, 好後悔, 猶豫不定。

5.煩的特點:自我封閉,

Advertisiment
人我思想感情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

陰☆禁☆水記憶體, 多煩傷腎, 腰酸, 虛痿腎虛。 好生悶氣, 氣落轉寒, 患疝氣鬱結等病。

愈好病, 必化陰☆禁☆水為陽水, 多認不是, 撥陰取陽, 要有自知之明, 生出柔和智慧。

陽水即是真水, 活潑自然, 隨遇而安。 沉穩雅靜, 智慧巧思, 和萬緣而不變。 恬淡虛靜, 涵養力強, 功成不居。 真水主智慧, 性柔和, 智慧之光, 無處不照。 “水事周遍一切的。 ”古人淡泊明志, 必寧靜致遠。 中外發明家, 多為陽水之功能。

陽水的核心是“智”。 孔子說:“智者樂水”。 朱熹解為“智者達于事理, 而周流無滯, 有似于水, 故樂水。 ”孔子是大智者, 當然樂水。 至於常人, 通曉世俗的知識技巧, 善於社會中的營生應對, 這是世俗的智慧;如能瞭解宇宙及眾生的苦了根源,

Advertisiment
曉悟人生了脫生死的原理, 並能付諸實踐, 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知而不行, 並不是真智慧。

正如老子所說:“上山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重任之所惡, 故幾於道。 ”智慧越高, 越不顯露, 故曰:“大智若愚”。 其實, 不是有意的不顯露, 而是智德的本身就是柔和謙下。 “真剛必至柔。 ”又說:“水能托地, 能包天, 萬物的生長, 日月的光明, 都是水助的功。 ”這正是利萬物而不爭。 水主柔和, 能托地就下, 和萬緣而不變, 功成不居, 所以虛靜自然。

陰☆禁☆水的根子是煩。 煩者必自我封閉, 常行自我折磨, 內心世界很少與人交流, 孤立自己, 活得很不輕鬆。 許多情感不得外泄, 就必然關在心裡, 所以陰☆禁☆水性人憂煩思慮, 陰氣下凝, 有傷腎水, 多患腰酸腿痛病。

另有一種過分乾淨的人,

Advertisiment
已形成潔癖, 在他身邊的人, 稍有不潔, 或環境有一點污垢, 他便煩的不得了。 在他身上的煩氣, 要比別人多出幾倍, 處處不順眼, 事事不對心, 煩人傷腎。 所以常說:“乾淨過分的人, 到老年多得埋汰病。 ”因為腎與膀胱相表裡, 腎水受傷, 便溺失禁, 再加下肢不利, 怎能不得埋汰病, 這樣他就要變煩人為“煩己”了。

“認不是生陽水。 ”只要自知之明的人, 才能真認不是。 五行主病的部位, 概括的說:“上焦的病, 多半是火, 下焦的病, 多半是寒, 左右的病多半是金木犯病。 ”

陰陽五行具體在每個人身上, 並非單一的, 而是五行俱全, 不過各有所偏。 有的人偏於木火土性, 有的人偏于木火金性, 有的人偏於土水性, 有的人偏于水金性, 等等。

Advertisiment
但必有一行為主, 如以木為主, 以土為主等等。 每個人的形色也不完全一致, 如有的人是木性的面形, 而是火性的顏色, 或土性的面形而金性的顏色, 或金性的面形而木性的顏色, 火木性的面形而土性的顏色, 聲音也是如此。 當然也有形色音, 同屬某一行的, 等等不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