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有一出生就定型的孩子

有些媽媽總是會擔心地說:“我家孩子天生就這樣, 不求上進。 ”但是, 難道真的有一出生就會表現出很消極或者很積極的孩子嗎?大部分孩子在媽媽的眼皮底下被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媽媽是否知道這個事實?

媽媽經常會對孩子做的事情提出要求, 說:“最起碼要做到這個樣子。 ”這句話是非常有殺傷力的。 在學習和生活態度方面, 每位媽媽定下的標準都不一樣, 而子女一旦沒有達到媽媽要求的那個標準, 媽媽就會毫不留情地給孩子定性——連最基本的標準都難以達到。 對孩子而言, 媽媽失望的表情比體罰和語言暴力更可怕。

Advertisiment
只要違背媽媽制定的嚴厲標準, 媽媽一個失望的眼神對孩子而言都是很大的壓力。 因此孩子竭盡全力按照媽媽的標準做事, 同時還要看著媽媽的眼色生活, 這樣下去, 孩子通常都會變得非常消極。

沒有一個孩子是按照父母事先制定的標準出生的, 也沒有一個孩子一出生就能讓父母百分之百滿意。 孩子要靠父母照顧, 為了生存孩子只能想盡辦法取悅于父母。 可見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說“這孩子肯定會是怎樣的孩子”之類的話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表達方式應該是“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怎樣的孩子”。 很多媽媽會死板地要求孩子必須完全按照自己定的標準生活, 如果子女脫離這個標準或者偷偷做了與其相違背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媽媽就會像是遭到背叛一樣難過。

有一位媽媽含辛茹苦地將女兒送進大學之後, 某一天在女兒的書包裡發現了一包香煙, 這位媽媽來到諮詢室哭著向我訴說:“我沒有把孩子養成這樣子啊,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樣下去以後誰還要她啊。 ”對這位媽媽來說, 女兒抽煙就像天塌下來了一樣。 站在媽媽的立場上, 女兒抽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 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 這位媽媽把抽煙的女人定性為行為不檢點、生活紊亂、沒有男人敢要的女性。

女兒抽煙, 也可能有她不得已的原因。 比如, 就業的苦惱、難以融入同齡朋友的圈子中等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但是媽媽在發現女兒抽煙之後,

Advertisiment
第一個想法並不是努力去瞭解女兒的心理, 而是感到女兒“背叛”了自己, 並因此十分悲傷。 這明顯是有偏差的。

父母並不知道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 他們認為自己經歷過的比孩子多, 又因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 所以習慣用個人已有的知識去引領孩子。 孩子們不敢擁有屬於自己的想法, 只會按照媽媽的指引來前進, 這已經進入一個非正常的境地了, 因為幫助孩子獨立地面對社會和人生才是父母的真正職責。 保持怎樣的站姿和坐姿、結交什麼樣的朋友、與誰相愛和結婚, 怎樣養育孩子……這些並不是媽媽能一一告知的, 也不是由媽媽來決定的。

生活的道路並不是只有一條。 媽媽們要努力讓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

Advertisiment
同時讓孩子享受這樣的生活。 在人生路上, 孩子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 會慢慢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去玩、思考、工作, 而在此期間孩子也會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只有當孩子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是獨特的並非可複製和量產的, 才能開始學會享受各種經歷, 尊重和愛護他人。 這樣孩子就可以與各種不相同的人和睦地共處並享受生活。 如果媽媽不懂得這些, 就會一直有“我只要我的孩子能生存, 決不能讓我的家人受損失”的執念, 從而讓孩子走上一條自己給孩子選擇的路。

真心希望子女“和朋友親密相處”的媽媽好像已經從這個地球上絕跡了。 當然很多媽媽表面上都會這樣說, 但是內心卻想“千萬不要輸給你的朋友啊”。

Advertisiment
媽媽為了把子女培養成不能輸給朋友的孩子, 從小就把他們送到雙語幼稚園, 此後孩子還會輾轉於各種補習班之間, 並且媽媽還常常以“不想認真學就放棄吧”的恐怖表情對著孩子大吼。 雖然媽媽會認為“我從來不曾向孩子大聲吼過”、“我從不會催促孩子”, 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媽媽發出的那種嚴厲的聲音本身就是在吼。 雖然沒有直接催促孩子, 但是媽媽會拿著成績單向孩子提出“排名在你前面的學生還有幾個”、“比你朋友的成績高還是低”等問題, 如果這不是催促, 那是什麼呢?

媽媽們會對子女在朋友圈子中學習成績屬於什麼檔次感到好奇, 卻對子女和朋友的友好程度漠不關心。 子女有什麼想法、和朋友相處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這都不是媽媽關心的話題。一旦成績下降,媽媽就會給孩子臉色看,而且不會觀察到孩子的表情也在變化。

媽媽們該把自己定下的“標準”放到一邊,然後去幫助孩子制定符合他們自己的標準。這樣的媽媽在孩子眼裡會變得溫柔,這樣的媽媽可以看見孩子真實的表情、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推薦閱讀:幼兒禮儀教育 這都不是媽媽關心的話題。一旦成績下降,媽媽就會給孩子臉色看,而且不會觀察到孩子的表情也在變化。

媽媽們該把自己定下的“標準”放到一邊,然後去幫助孩子制定符合他們自己的標準。這樣的媽媽在孩子眼裡會變得溫柔,這樣的媽媽可以看見孩子真實的表情、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推薦閱讀:幼兒禮儀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