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屬有2000多個菌型, 有些菌型可使人和動物共同得病, 有些只能讓人感染得病, 如傷寒、副傷寒、鼠傷寒菌感染等。 這些疾病的傳播途徑是相同的。
發生原因
沙門氏菌屬感染也為腸道傳染病, 病菌經口進入人體內而致病。 帶有病菌的人和動物(多種家禽、家禽、鼠類、飛鳥、爬蟲類、魚類)都是本病的傳染來源。 一般病菌寄生在人及動物的腸道內, 經糞便排出體外。 帶有病菌的糞便可以污染手、食物、水源, 食用或飲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和水, 病菌即可進入腸道。 手和蒼蠅是重要的傳染媒介。 當母親帶有病菌時,
Advertisiment
預防
目前已有預防菌苗, 為傷寒, 副傷寒甲、乙三聯菌苗, 一般皮下注射3次, 兩次間隔10天, 有效期一年, 以後尚需每年加強1次, 以保證產生有效的免疫力。 注意飲食衛生是平時預防的關鍵, 不吃死畜的肉, 血和內臟;吃生的蔬菜和水果要洗乾淨;不吃不合格的市場飲料, 並注意剩下的飯菜要冷藏, 冷藏時間過久的切勿再吃, 超過1天也應再次燒開後食用。
應對措施
沙門氏菌感染的治療包括兩個方面:即病因治療及對症處理。 病因治療就是應用抗生素控制病菌繁殖和消滅病菌。 不少沙門氏菌已對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Advertisiment
必須注意, 在開始時抗生素用量不宜過大, 特別是殺滅病菌的抗生素, 如短時間內大量細菌死亡反可導致病情惡化, 其原因是沙門氏菌可產生內毒素, 內毒素存在於菌體內, 當細菌被殺滅解體是即放出內毒素時, 可使血中的內毒素增加, 毒血症加重。
對症處理, 也就是護理工作。 要注意觀察體溫的動態變化。 必須用體溫表, 不能用手摸來判定而亂用退熱藥。 一般嬰幼兒39度以上, 年長兒38.5度以上才應用退熱劑。 不是高熱可飲用溫開水, 也可發汗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