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在0~6個月內, 經常會出現濕疹, 因發生在嬰兒喝奶的時期, 且有些嬰兒一喝奶就濕疹加重, 所以俗稱“奶癬”。 中醫認為濕疹主要與濕邪有關, 濕可蘊熱, 發為濕熱之證, 熱則傷陰血, 而致虛實夾雜之證。 治療時以清熱利濕, 疏風養血潤燥為主。
方一:用乳汁擦拭, 可治療輕度濕疹。
方二:苦丁5根, 幹菊花10朵、金銀花2~3克, 煎水涼透後, 用棉簽擦洗患處。 每天堅持塗3~5次, 5天即可見效。 每天堅持用蘸後剩餘的藥水稀釋後, 為嬰兒洗澡, 起到預防作用。 洗澡水溫在36℃~40℃。 注意:洗澡水不宜洗患處。
方三:金銀花9克, 蛇床子9克, 生甘草6克,
Advertisiment
方四:花椒、艾蒿、鹽各適量放水中熬半小時, 過濾, 取汁液加水洗澡。
方五:白鮮皮40克, 地膚子40克, 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藥均研成細粉), 爐甘石粉40克, 青黛粉20克, 香霜1500克。 將藥充分調勻貯瓶中, 用時每日3次外搽。
注意事項:1.保持嬰兒雙手清潔, 經常幫嬰兒剪手指甲, 必要時給嬰兒戴手套, 避免搔抓, 以防感染。 2.保持室內乾燥, 切忌潮氣過重。 3.母乳餵養時, 母親忌食辛辣刺激、過鹹、肥膩食物。 4.給嬰兒曬太陽時, 避免陽光直射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