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對於嬰幼兒寶寶來說, 那可是“常客”, 很少的寶寶能逃過濕疹的困擾。 面對濕疹, 新手媽媽都束手無策, 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民間傳言的那些治療濕疹的小偏方, 作為媽媽的你, 可否知道如何選擇呢?
面對濕疹的“騷擾”, 媽媽看在心裡, 疼在心裡, 要說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也一點不誇張。 此時恨不得馬上擁有“靈丹妙藥”, 讓寶寶藥到病除!
民間關於如何治療濕疹的偏方層出不窮, 種類繁多!求治心切的媽媽們, 你可知道如何正確選擇嗎?關於小兒濕疹的治療方法, 其實有很多媽媽都用錯了, 哪些是錯誤的治療方法呢?我們來聽下一些有經驗媽媽的分享吧!
Advertisiment
小兒濕疹錯誤小偏方一:三黃湯
林媽媽的自述:
有一篇名為“三黃湯能讓寶寶遠離濕疹”的帖子讓我特別關注。 因為一年前, 我曾見識過侄女出濕疹的慘狀, 也感受過寶寶濕疹的緊張氣氛, 所以, 我也非常擔心即將出生的寶寶也會須走一遭濕疹門。
帖字裡介紹在寶寶出生後還沒有開奶前, 先給寶寶喂一點三黃湯, 不用很多, 可以達到排胎毒的效果, 因此也可以預防濕疹的發生。
偏方釋疑:
關於“胎毒”, 其實是中醫的一種說法, 古人認為寶寶在胎育時期稟受母體內蘊之毒邪, 出生後而發病的, 稱之為“胎毒”。
為了防止寶寶濕疹, 是否在胎兒出生後都要進行“解毒”呢?其實“胎毒”和“濕疹”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Advertisiment
但是, 為了驅除“胎毒”而在寶寶出生的時候喂服“三黃湯”這個做法是錯誤的!“三黃湯”中的“三黃”通常所指的是黃芩、黃連和大黃, 這三種藥材都是非常苦寒的藥物, 容易導致人體腹瀉, 尤其是年幼的寶寶如果服食“三黃湯”則容易傷正氣, 導致體內平衡失調, 變成虛寒體質, 反而影響了寶寶的健康。
小兒濕疹錯誤偏方二:炸紫草油
西西媽的自述:
年初將剛出生的女兒被送回婆家照看, 前天, 婆婆打電話來說寶寶長濕疹了, 用藥膏塗抹卻不見消退。 憑著“不少治療濕疹的藥膏會含有激素, 不是都適應寶寶使用的”這一常識的瞭解,
Advertisiment
寶寶生病十分的著急, 看到一位網友子書如何利用“炸紫草油”治好寶寶的濕疹, 從過程描述上得知這個土方法的治療效果很明顯, 大約塗抹2天就好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副作用, 不用內服, 也不會有激素影響。 於是, 我趕緊打電話告訴婆婆如何自製炸紫草油。
婆婆聽完電話後, 特意前往臨近公園處摘取紫草, 準備自製紫草油。 只要9克紫草, 洗淨晾乾, 用香油適量將紫草炸焦, 待香油變成紫色之後撈出紫草即可。 然後用紫草油均勻塗抹寶寶患處, 宜暴露吸收晾乾。 這樣寶寶的濕疹就會好的。
偏方釋疑:
從功效上來說, 紫草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的作用,
Advertisiment
此外, 根據物質的化學特性, 不同溫度下同一物質的特性也會產生變化, 甚至是質的變化, 而自製紫草油的火候和時間是比較難以自控的, 因此, 並不提倡個人自製紫草油。
如果寶寶還在吃母乳, 那麼作為哺乳的母親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 不要食用辛辣、腥膻、刺激性及高油膩飲食,如蔥蒜、韭菜、辣椒、香菜等。 第二, 懷抱寶寶時穿柔軟無刺激的服裝。 第三, 不使用香味濃郁的化妝品。
Advertisiment
偏方之所以受人青睞, “口碑效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誠然, 經過實踐得知紫草油對於濕疹的治療有一定功效, 因此, 使用紫草油進行濕疹治療也是一種方法, 建議若醫院有配製的紫草油, 家長在醫生的醫囑指導進行使用。
小兒濕疹錯誤偏方三:雞蛋餾油
臭屎丁媽媽的自述:
養孩子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兒子的濕疹怎麼又犯了。 看見寶寶長濕疹, 有可能是小面積出現紅色丘疹或斑疹, 也有可能是大面積暴發並化膿出水就心疼了。 根據以往治療的經驗, 我認為醫生所給的藥膏對兒子沒有什麼很明顯的作用, 即使濕疹一時褪去了,可是只要停止塗抹藥膏,濕疹馬上捲土重來。於是,我開始尋覓濕疹偏方。
雖然,我明白大多數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挑戰“濕疹關”,濕疹是寶寶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一個自然免疫適應過程,寶寶對外界每一個環境的接觸,每一種食物的嘗試,都有可能成為寶寶出現濕疹的誘因。但是網上的說法那麼的肯定,我就被一則“我這樣給寶寶治療濕疹”的帖子深深吸引,帖子詳細介紹了治療寶寶濕疹的偏方——“雞蛋餾油”。看完帖子,我馬上準備材料,準備如法炮製……
做法非常的簡單方便,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黃呈焦糊狀即可。然後取雞蛋油塗抹寶寶患處,宜頻繁塗抹。
偏方釋疑:
“雞蛋餾油”這種偏方在民間頗為流傳,尤其是在醫療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但凡家長有寶寶出現濕疹的,老人家都會馬上說:“雞蛋餾油吧!”其實,人們在實踐中之所以覺得這個偏方是管用的,主要是因為“雞蛋餾油”提取了一種名為“糠餾油”的成分,這種“糠餾油”能從雞蛋黃內提取,其作用是止癢、消炎、收斂和促使角質新生等作用。
“雞蛋餾油”最重要的環節是加熱,而要從雞蛋蛋黃中提取“糠餾油”,是否如帖子所言的文火、焦糊狀等情況就可以實現的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因為不同人對不同火候和不同狀態的判斷也是有區別的,因而,通過此種方法不能保證“雞蛋餾油”能成功。再者,即使把握好火候,從制取的角度而言,此種家居版的“雞蛋餾油”也是不能保證純度的。
不過母乳餵養可以減輕濕疹的程度。蛋白類輔食應該晚一些添加,如雞蛋、魚、蝦類,一般寶寶從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而有濕疹的寶寶,建議晚1-2個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寶寶的飲食盡可能是新鮮的,避免讓寶寶吃含氣、含色素、含防腐劑或穩定劑、含膨化劑等的加工食品。
即使濕疹一時褪去了,可是只要停止塗抹藥膏,濕疹馬上捲土重來。於是,我開始尋覓濕疹偏方。雖然,我明白大多數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挑戰“濕疹關”,濕疹是寶寶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一個自然免疫適應過程,寶寶對外界每一個環境的接觸,每一種食物的嘗試,都有可能成為寶寶出現濕疹的誘因。但是網上的說法那麼的肯定,我就被一則“我這樣給寶寶治療濕疹”的帖子深深吸引,帖子詳細介紹了治療寶寶濕疹的偏方——“雞蛋餾油”。看完帖子,我馬上準備材料,準備如法炮製……
做法非常的簡單方便,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黃呈焦糊狀即可。然後取雞蛋油塗抹寶寶患處,宜頻繁塗抹。
偏方釋疑:
“雞蛋餾油”這種偏方在民間頗為流傳,尤其是在醫療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但凡家長有寶寶出現濕疹的,老人家都會馬上說:“雞蛋餾油吧!”其實,人們在實踐中之所以覺得這個偏方是管用的,主要是因為“雞蛋餾油”提取了一種名為“糠餾油”的成分,這種“糠餾油”能從雞蛋黃內提取,其作用是止癢、消炎、收斂和促使角質新生等作用。
“雞蛋餾油”最重要的環節是加熱,而要從雞蛋蛋黃中提取“糠餾油”,是否如帖子所言的文火、焦糊狀等情況就可以實現的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因為不同人對不同火候和不同狀態的判斷也是有區別的,因而,通過此種方法不能保證“雞蛋餾油”能成功。再者,即使把握好火候,從制取的角度而言,此種家居版的“雞蛋餾油”也是不能保證純度的。
不過母乳餵養可以減輕濕疹的程度。蛋白類輔食應該晚一些添加,如雞蛋、魚、蝦類,一般寶寶從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而有濕疹的寶寶,建議晚1-2個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寶寶的飲食盡可能是新鮮的,避免讓寶寶吃含氣、含色素、含防腐劑或穩定劑、含膨化劑等的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