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寶寶積食 少吃是關鍵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吃零食的限制寬鬆了很多, 寶寶的小肚子裡裝了不少零食和糖果。 但寶寶們的腸胃都很弱, 當寶寶因積食而胡鬧不安時, 很多家長慌神了。 積食的表現是什麼, 有什麼應對方法, 讓我們一一進行瞭解。

“積食”導致免疫力下降

小兒積食, 中醫也稱“積滯”, 是指小兒飲食沒有節制, 而引起的一種脾胃病。

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如果寶寶有以下這些症狀, 媽媽們儘快想辦法幫助寶寶消食吧。

症狀表現為:1.寶寶在睡眠中不停翻動身體,

Advertisiment
有時還會咬牙。 2.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 食欲明顯不振。 3.寶寶常說自己肚子脹、肚子疼。 4.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 舌苔白且厚, 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讓孩子少吃一點很關鍵

要治療積食, 首先就要讓孩子少吃一點。 積食的原因就是孩子吃的東西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消化能力。 所以, 家長要把孩子的飯量減下來, 更不要填鴨式地喂孩子。 如果以前吃一個饅頭, 現在孩子只吃半個, 那就不要再期待孩子把剩下的半個饅頭吃完。

另外, 如果孩子有積食現象, 家長可以給孩子吃點山楂、蘿蔔、白菜。 正如俗語所說的, 魚生火肉生痰, 蘿蔔白菜保平安。

家長可以試試推拿

推拿也是治療積食的重要手法。

Advertisiment
揉板門、掐揉四橫紋、摩腹、捏脊是治療小兒積食的重要手法。 具體推拿手法為:

揉板門:手掌大魚際平面即是板門。 用指端揉100~300次。

掐揉四橫紋:手掌面, 第二至第五指節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以拇指甲依次掐之。

摩腹:以掌或四指端順時針摩。

捏脊: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 用捏法自下而上。

此外, 如有嘔吐、食欲減退、腹瀉等症狀, 還可以分別添加清胃經、補脾經、加清大腸經等動作。

具體操作手法為:

清胃經:手掌大魚際外側赤白肉際, 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

補脾經:拇指伸直, 由指端經螺紋面向指根方向往返直推, 稱清補脾經。

加清大腸:食指橈側緣(靠近大拇指的一側)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線即是大腸穴。 從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

Advertisiment

給寶寶消積時, 手法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 要摸到寶寶的肉, 但是不能傷著寶寶的骨頭。 通俗來講, 跟給寶寶洗澡的力度差不多。

積食的兩個食療方

對於已經出現積食的孩子, 家長還可採用這兩種食療方法。

糖炒山楂:取紅糖適量, 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 可加少量水), 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 再炒5~6分鐘, 聞到酸甜味即可。 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白蘿蔔粥:白蘿蔔1個, 大米50克, 糖適量。 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 蘿蔔切片, 先煮30分鐘, 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 煮至米爛湯稠, 加紅糖適量, 煮沸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