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寶寶腹瀉避免走彎路 更應注重檢測效果

據瞭解, 輪狀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兒腹瀉的最常見病因, 94%的輪狀病毒腹瀉都發生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群體中。 這種病毒有明顯的季節性, 秋冬季是感染的高發時期。 常表現為以腹瀉、嘔吐、發熱與腹痛為特徵的急性胃腸道疾病, 這種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所致, 由於病毒形狀呈車輪狀, 故稱為輪狀病毒。 發熱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早期症狀, 患兒體溫多在37.9℃~38.8℃左右, 偶有超過39℃的, 同時也有部分患兒呈現37.3℃~37.8℃的低熱或並無發熱。

醫生指出, 由於對初冬感染輪狀病毒的嬰幼兒患者, 臨床沒有特效藥物快速治療,

Advertisiment
所以預防和病後日常護理是關鍵。 母乳餵養是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徑, 母乳中含有的“乳凝集素”是抵抗輪狀病毒特異性最高的免疫成分, 可以抑制輪狀病毒的粘附及入侵, 並有調節粘膜免疫的作用, 對嬰兒免疫系統有長期的影響。 乳母及患兒飲食宜清淡, 忌油膩, 可吃粥、麵條、優酪乳等, 可少量多餐。 給孩子多喂開水以防脫水。 對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患兒應實行消化道隔離, 以防交叉感染。 對於輪狀病毒性腸炎的預防, 應注意嬰兒餵養衛生, 用過的奶瓶奶嘴用開水燙泡, 大人喂小孩之前應洗手, 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 不吃不潔和變質

“規範化檢測對肝炎治療的重要意義”媒體溝通會日前舉行。 就臨床治療中存在的“重治療、輕檢測”的現象,

Advertisiment
與會專家呼籲:醫患需提高對治療過程中肝炎病毒檢測品質的重視, 更精確、規範化的檢測結果將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眾所周知, 抗病毒治療是目前肝炎治療中的重要環節。 然而在臨床治療中, 部分醫患往往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抗病毒藥物的選擇和使用上, 而較少關注病毒檢測品質對肝病治療和管理的重要性。 患者對精確病毒檢測的重要性缺乏認知, 他們大多並不瞭解, 不同檢測方法和系統能導致檢測結果的差異化, 極大地影響著整個治療過程, 進而使得抗病毒治療的效果相去甚遠。

事實上, 準確的病毒定量檢測在慢性乙肝和丙肝抗病毒治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醫生建議:對病毒載量低於104 (IU/ml)的標本採用羅氏診斷。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