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 最牽動媽媽們的心。 抗生素不能隨便吃, 這個大家都知道, 可除了打針吃藥, 還有別的方法可以治病嗎?本期向媽媽們推薦推拿和捏積療法來治療小兒疾病。 只要找准穴位, 操作起來一點兒都不複雜, 包教包會哦!
小兒推拿小兒推拿, 可以治療小兒腹瀉、便秘、咳嗽、咳喘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 小兒推拿療法的歷史悠久, 明代中醫兒科大家萬全, 首先將推拿療法應用於兒科臨床。 給大家介紹一種徐氏平喘摩按法, 基本手法為:輕摩廉泉、天突、膻中穴, 1次兩分鐘左右。 輕點摩百會、風池、百勞、定喘、肺俞、膏肓穴,
Advertisiment
高燒:按摩六腑穴。 前臂靠近小拇指這側是尺骨。 用大拇指根從肘部沿著尺側往下推到腕部, 推200次, 退熱的效果很好。
嘔吐:上點廉泉穴, 下點天突穴。 廉泉穴在下巴頦下麵的凹處;天突穴在鎖骨中間的凹處, 它的後面是氣管。 找到穴位之後, 輕輕地點揉, 越輕、越快越好, 最好產生一種震盪的感覺。
身體虛弱:點按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在小腿脛骨前側下3寸的凹陷處。 按摩此穴, 能強身健體, 增強孩子免疫力。
鼻炎、鼻塞:點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兩側鼻翼邊, 緊貼鼻翼的地方。
多動症:點按四神聰穴。 兩耳上正中是百會穴, 在百會穴周圍旁開一寸的前、後、左、右4個穴位,
Advertisiment
小孩之所以會感冒, 多是由於體內熱盛, 外著風寒。 體內熱的產生來自兩個途徑, 一是孩子本是純陽之體, 自身就是一個“大火爐”;二是因為積食生內熱, 惡性循環之下, 孩子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差。 捏積療法, 能夠治療小兒脾胃功能失調。 所謂“捏”, 是指捏拿孩子後背肌膚;“積”, 是指小兒由於飲食上沒有節制, 食物停聚在腸道內, 不能得到充分消化所造成的一種脾胃功能失調病症。 捏積療法的歷史悠久, 早在晉朝, 醫學家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中,
Advertisiment
捏積要從尾骨附近的長強穴捏到頸骨的大椎穴。 捏的時候, 要讓孩子躺在床邊, 靠近家長的一側;在早晨、空腹時捏。 捏積有7種手法:推、捏、拈、放、提、揉、按。 推:小拇指、無名指、中指呈空拳狀, 用食指背側迅速、均勻地在骶尾部的皮膚往上一推;捏:一定要捏在後背正中線的督脈上;拈, 兩個手合作, 迅速交替, 拈動皮膚向前進行;捏:要捏6次;提:把皮膚提起來, 在第二遍中加入;揉和按是捏完6遍後, 在腎腧穴上揉按並作10次, 6天為一個療程。
很多營養不良和貧血的孩子經捏積療法治療後, 食欲不振、睡眠不實、夜啼、煩躁不安、自汗盜汗、腹瀉、便秘等症狀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是一定要注意, 感冒發熱、後脊癤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