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小兒腹瀉 需先辯證再調理

小兒泄瀉是常見的兒科腸胃疾病, 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徵, 一年四季都會發生, 如果下泄過度, 很容易造成脫水、體虛、氣陰兩傷, 影響預後效果, 甚至可能導致經常性腹瀉的體質。

小兒泄瀉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邪、飲食和腸胃虛弱, 治療時應對症調理。

當孩子出現泄瀉時, 父母應協助控制飲食以減輕腸胃負擔, 一旦小兒出現情緒躁動不安、小便次數變少、尿液變黃、皮膚及唇舌乾燥等脫水徵兆時, 建議至一般藥局購買幼兒補充專用的電解質口服液飲用, 若吐瀉嚴重有心跳加速和眼窩凹陷的症狀,

Advertisiment
則需就醫以點滴注射補充水分。

至於平日的預防, 則需注意天氣變化, 增減衣著以避免腹部受涼;飲食以新鮮、清潔為原則, 避免生冷油膩的食物;哺乳應定時定量, 勿暴飲暴食;養成飯前、飯後洗手的好習慣, 餐具需清洗乾淨。

如何改善幼兒容易腹瀉的問題?西醫將小兒泄瀉歸屬於急性腸胃炎, 多由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所引起, 不過中醫認為小兒泄瀉多受感受外邪、內傷飲食、脾胃虛弱所致, 治療時則需先辯證後, 再針對腹瀉類型予以適當調理。

【病因類型】

1.感受外邪:小兒臟腑嬌嫩, 容易因氣候變化感受外邪, 若脾胃受邪運化不行則易引起泄瀉。

2.內傷飲食:哺乳不當、飲食失節、過食生冷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Advertisiment
都會損傷脾胃導致泄瀉。

3.脾胃虛弱:幼兒營養失調或久病不愈, 也會造成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而造成泄瀉。

【辯證論治】

1.傷食瀉:糞便中若夾有乳凝塊或食物殘渣, 氣味酸臭, 腹部脹滿, 腹痛欲瀉, 瀉後痛減, 噯氣酸餿, 偶有嘔吐, 食欲差, 夜晚時睡不安穩。 可處方保和丸加減。

2.風寒瀉:大便清稀夾有泡沫, 糞便較無臭味, 腸鳴腹痛, 小兒怕冷發燒, 鼻流清涕。 可處方霍香正氣散加減。

3.濕熱瀉:瀉下水樣便, 色深黃褐而臭穢或見少許黏液, 小便短赤, 嘴唇容易呈現紅色乾燥狀, 伴有發熱口渴。 可處方葛根黃芩黃連東加減。

4.脾虛瀉:大便稀溏, 色淡無臭味, 常在餵食後腹瀉, 泄瀉時輕時重, 容易疲倦, 面色萎黃, 體形瘦小。 可處方參苓白朮散加減。

5.脾腎陽虛瀉:久瀉不止,

Advertisiment
糞便中夾有大量未消化食物, 有時會有脫肛的現象, 四肢觸摸冰冷, 面色白, 精神萎靡, 睡時露晴。 可處方附子理中湯和四神丸加減。

一般情況下, 引起此疾病的原因多是餵養不當, 所以正確的食療是治療腹瀉的好方法。 下面一起來看看小兒腹瀉的4種飲食療法。

一、傷食型腹瀉的食療方

症狀:寶寶有腹脹、腹痛、腹瀉前哭鬧不安的表現, 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塊, 食欲減退伴有口臭。 此型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的寶寶。

食療方:

蘋果湯:取蘋果一隻洗淨, 連皮切碎, 加250毫升水, 加食鹽少許, 煎湯代茶飲。 若寶寶超過1歲, 可以吃蘋果泥。

焦山楂麥芽飲:取山楂30克, 炒麥芽30克, 紅糖15克。 先用小火將山楂及麥芽炒至略焦,

Advertisiment
離火, 加少許酒攪拌, 再置火爐上炒至幹, 然後加200毫升水, 煎煮15分鐘, 去渣後加入紅糖再熬至沸, 待溫後分幾次服用。

二、風寒型腹瀉的食療方

症狀:寶寶大便稀薄多泡沫, 色淡, 臭味少, 有腹鳴腹痛, 或伴有發熱。 此型多見於秋季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薑茶飲:取生薑10克, 茶葉3克, 加水煮沸後加少許紅糖, 代茶飲。

糯米蒼白術粥:取糯米30克, 白術12克, 蒼術6克。 先將糯米略炒一下;白術及蒼術放水煮15分鐘去渣取汁, 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三、濕熱型腹瀉的食療方

症狀:大便呈蛋花湯樣, 伴有少許黏液, 發熱伴舌苔厚膩。 秋季腹瀉以此型最多見。

食療方:

烏梅葛根湯:取烏梅10只, 葛根10克, 加250毫升水, 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燒20分鐘, 去渣加紅糖少許, 分次飲用。

陳皮紅棗湯:鐵鍋內放12只幹紅棗,

Advertisiment
炒成微焦, 取洗淨的陳皮(曬乾的橘皮)10克, 加入紅棗和水煎15分鐘, 代茶飲。

四、脾虛型腹瀉的食療方

症狀:腹瀉久瀉不愈, 寶寶面色萎黃, 食欲減少, 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塊物。 多見於秋季腹瀉後期不愈的寶寶。

食療方:

胡蘿蔔湯:取新鮮胡蘿蔔250克, 洗淨, 連皮切成小塊, 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後, 喝湯、吃胡蘿蔔。

扁豆薏米仁山藥粥:取扁豆50克, 山藥60克, 薏米仁30克, 粳米50克。 將扁豆炒熟, 與薏米仁、山藥、粳米、少許鹽同煮成粥食用。

菱粉粥:取粳米50克, 加水煨粥, 待粳米熟時, 調入菱粉30克和少許紅糖, 煮熟即可食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