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關節疼痛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些什麼

吃藥影響哺乳, 建議外用理療

黃教授提醒, 孕媽咪一旦出現明顯的關節疼痛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千萬別自作主張亂吃止痛藥, 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多數還未斷奶, 用藥不慎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

而在目前臨床的治療上, 基本都建議通過不會給寶寶帶來任何副作用的外用理療來減輕症狀, 比較受推崇的是手法按摩。 對於需要照顧寶寶的媽咪來說, 日常的自我護理也很重要, 中醫學認為:“動則生陽, 靜則生陰”, 都市女性平日工作性質多為腦力勞動或身體處於較靜止的狀態, 陽氣的化生自然不及農村女性,

Advertisiment
產後活動進一步減少, 陽氣的恢復更不易, 就容易受到空調、冷水、寒濕天氣的影響而產生手足關節痹痛現象。 所以產後在營養充足、休息充分的基礎上, 應及早活動, 做力所能及的身體運動。

黃教授建議, 出現症狀的媽咪可用護腕護膝等防護用品, 平時在家中還可常備艾葉、薑泥和粗鹽巴, 按下面的方法適當進行調理:

1、艾葉熬水泡澡:用新鮮艾葉100克(幹品50克)和幾片生薑一起熬大半桶水, 將水匯入溫度適中的熱水缸中泡澡。

作用:艾葉有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兼止痛的作用, 產後媽咪氣血兩虧易受風寒濕邪, 宜常用它煮水洗身子。

2、生薑搗泥敷貼:取生薑適量, 搗成泥狀, 直接敷貼於關節處或相關穴位處, 用保鮮膜蓋上,

Advertisiment
使薑泥不至馬上變幹影響敷貼效果。 但需注意薑泥會灼熱皮膚, 皮肉細嫩或易過敏者慎用, 以免損傷外皮。

作用:驅風散寒, 促進關節周圍的血循環和代謝。 個別痛點明顯的媽咪宜多用此法輔助治療。

3、粗鹽袋熱敷法:買食用粗鹽1斤, 炒熱後加艾葉50克, 裝入紗袋後再用透氣性較好的布包住, 敷於患處, 但需注意調節好溫度, 防止皮膚燙傷。

作用:緩解局部炎症, 改善關節代謝功能。 最好能一日一次, 連續堅持一個星期以上, 鹽可重複使用。


產後關節疼痛

食療

重在滋陰補血與溫陽散寒

對於產後調理的食療民間有許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不同地域方法又不同, 但大都以有溫陽散寒、祛風化淤和滋陰補血為主, 以下兩法可根據體質適當選用:

Advertisiment

1、當歸生薑羊肉湯:用羊肉400克, 當歸20克, 生薑片、鹽、料酒、醬油各適量。 羊肉剔去筋膜, 剁成小塊飛水。 在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 放入當歸片、羊肉塊、生薑片、料酒, 用大火煮沸, 去浮沫, 改用中火煲至羊肉熟爛, 加鹽調味。

作用:當歸性溫, 有滋陰補血, 潤腸通便。 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胡蘿蔔素及B族維生素。 分娩後血虛乳少, 關節疼痛, 惡露不止可選用。

2、薑酒煮雞:雞一隻、生薑半斤(剁成碎塊)、客家釀酒一斤, 即煮即食。

作用:開胃活血, 祛風散寒, 還能促進血循環、改善關節代謝功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