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頸肩部疼痛的各式罐法介紹

頸肩部疼痛是臨床常見證候, 以肩頸部酸楚疼痛甚則轉動不利為特點。 主要由於風寒濕邪侵襲, 或姿勢不當, 長期勞損, 致氣血運行受阻, 肌肉失養而出現疼痛。 發病分突發與漸發兩類, 突發者見於落枕, 漸發者見於長久伏案工作, 頸肌勞損而發生慢性肩頸痛。 本證多見於現代醫學的頸椎病、落枕、肌肉勞損等病。 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分型應慎加注意, 其中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應用時須配合其他療法。

【取穴】

(1)阿是穴、風池、大椎、肩中俞、肩外俞、肩井。

(2)頸椎兩側至兩肩上及肩背部膀胱經。

(3)大椎、頸椎兩側至兩肩上及肩背部膀胱經。

Advertisiment

(4)後溪、頸椎兩側至兩肩上及肩背部。

【操作方法】

(1)火罐法取第一組穴位, 用閃火法將罐吸拔於穴上15~20分鐘。 起罐後可配合手法推揉5~10分鐘。

(2)走罐法取第二組穴位, 於走罐部位塗以潤滑劑, 用閃火法將大小適宜之罐吸拔于頸部高點, 從上至下旋轉走罐至兩肩外側, 再將罐從上至下走罐至背部, 反復運算元次到皮膚潮紅, 然後坐罐於患側肩井、大椎、肩中俞及痛點, 留罐10~15分鐘。 起罐後配合手法推揉滾按數分鐘。

(3)刺絡放血法於第三組穴位上, 常規消毒後, 用梅花針叩打至皮膚發紅, 並有少量出血點。 然後在大椎、肩井、肩中俞、大杼, 用閃火法將罐吸拔於穴上, 留罐15~20分鐘, 起罐後擦淨血跡。

(4)針罐法於第四組穴位中,

Advertisiment
先以毫針在後溪穴行瀉法並留針。 再于頸肩背部塗以潤滑劑, 用閃火法從上至下走罐, 反復數次至皮膚潮紅, 然後於大椎、肩外俞、阿是穴留罐10~15分鐘。 起罐後施以手法推揉及搬法, 並囑患者上下左右轉動頭部。 最後起針。

【注意事項】

本證除應用本法外, 還應注意配合其他療法, 如手法、針法, 使療效更為持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