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泌乳和嬰兒吸吮構成了母乳餵養不可分割的全過程。
乳汁的分泌是乳☆禁☆房在乳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
特別是催乳素和縮宮素的作用和反射所產生的生理過程,
這個過程還和嬰兒的吸吮刺激密切相關。
二者巧妙配合,
對泌乳進行調節(Prolactin milksecretionreflex)。
乳汁通過嬰兒吸吮進入體內,
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促使嬰兒健康生長。
一、母乳分泌的調節
(一)催乳素和催乳反射 催乳素是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激素,
它能使乳☆禁☆房的腺細胞分泌乳汁。
嬰兒吸吮刺激乳☆禁☆頭的神經末梢,
這些神經將此資訊傳達到腦下垂體前葉,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二)縮宮素和縮宮素反射 縮宮素是由腦下垂體後葉分泌的一種激素, 它除了能促進子宮收縮外, 還能促使乳腺周圍的肌細胞收縮。 當嬰兒吸吮乳☆禁☆頭時, 感覺衝動傳到大腦, 刺激腦下垂體後葉分泌縮宮素。 縮宮素經血液到達乳☆禁☆房, 使乳腺周圍的肌細胞收縮, 將腺泡內的乳汁壓向導管, 到達乳竇, 便於嬰兒吸出, 有時甚至會使乳汁從乳☆禁☆頭噴出或流出。 這就是縮宮素反射(pitocin&milk叫ection reflex), 也稱噴乳反射。 許多婦女在剛開始哺乳時會感到乳☆禁☆房內有擠壓感, 就是這個反射的作用。 嬰兒也需要有噴乳反射的幫助, 才能得到足夠的乳汁, 縮宮素反射建立不好, 乳汁流出不暢, 會增加嬰兒哺乳的困難。
縮宮素反射更易受母親思想、情緒的影響而促進或阻礙其發生。
Advertisiment
因此, 實行母嬰同室, 醫務人員及家庭人員對乳母哺乳多加鼓勵和支持, 營造溫馨的環境, 都是很重要的。
(三)母乳中的抑制因數 乳汁記憶體在乳汁分泌抑制因數, 是一種多肽, 如大量乳汁存留在乳☆禁☆房內, 抑制因數就抑制泌乳細胞的分泌。 若通過嬰兒吸吮或擠奶的方式, 排空乳☆禁☆房, 抑制因數被排除, 乳☆禁☆房就能分泌更多的乳汁。
Advertisiment
二、嬰兒的吸吮
(一)覓食、吸吮和吞咽反射 一個健康的足月正常嬰兒, 一生下來, 就具有三個有助於他吃奶的反射:①覓食反射(rootingreflex);②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③吞咽反射(swallowing『e—flex)。 值得注意的是, 雖然嬰兒具有一個可幫助他尋找乳☆禁☆頭的反射和一個可促使他吸吮的反射, 但是他沒有一個幫助他把乳☆禁☆頭含進口的反射。 這是他必需學會的。
(二)正確的含接(1atch on) 正確的含接是指嬰兒將乳☆禁☆頭和乳暈一起牽拉形成一個“長乳☆禁☆頭”(teat) (乳☆禁☆頭僅占長乳☆禁☆頭的1/3), 嬰兒的舌頭向前伸出呈勺狀裹住乳☆禁☆頭。 這樣, 嬰兒在吸吮時與硬齶相對擠壓乳☆禁☆頭,
Advertisiment
含接不良時, 由於嬰兒只吸吮乳☆禁☆頭,口腔的後半部分形成負壓,時間長了可能造成乳☆禁☆頭頂部的橫裂口;由於乳☆禁☆頭在嬰兒口中位置不固定,反復摩擦可能造成乳☆禁☆頭基部的環形裂口。含接不良造成的無效吸吮,使乳汁不能排空,形成乳☆禁☆房腫脹,影響泌乳量;嬰兒吃不飽,頻繁啼哭,體重不增,甚至由於吸吮受挫而拒哺。這些都可能導致母乳餵養的失敗。嬰兒在用過奶瓶餵養後,形成習慣於吸乳☆禁☆頭的“乳☆禁☆頭錯覺”,也會影響他掌握正確的含接。
三、母乳餵養技巧
1.嬰兒與母親乳☆禁☆房的正確含接,是保證母乳餵養順利進行最重要的技巧,母親要學會,同時幫助嬰兒學會。
2.哺乳體位,喂哺嬰兒的正確姿勢也很重要。抱嬰兒時應注意使嬰兒面向乳☆禁☆房,鼻子對著乳☆禁☆頭;嬰兒的腹部要緊貼母親;要托住嬰兒的肩背部,而不只是托著頭或後腦勺;頭和身體呈直線,頸部不要扭曲。母親的手應呈C字形支托乳☆禁☆房;手指不應呈剪刀狀向胸壁方向壓迫乳☆禁☆房,也不必在餵奶時用一手指放在嬰兒鼻子旁。
3.喂哺的持續時間和頻率 持續時間取決於嬰兒的需求,讓嬰兒吸空一側乳☆禁☆房後再吸吮另一側。據報導,有效吸吮時,最初4分鐘可獲得80%乳量,10分鐘時幾乎達100%。但是嬰兒吸吮不僅僅是為了充饑,同時也為了從中得到享受與安慰。乳☆禁☆房在滿足了嬰兒充饑需要後仍有少量乳汁流出,但其流速很慢。因此,此時嬰兒若繼續吸吮,並不會攝入過多,可以讓他在乳☆禁☆房上多吸吮。
喂哺的頻率應遵循按需喂哺的原則,出生後24小時內每1-3小時一次,也可更多些。出生後2-7天內是母親泌乳過程,餵奶次數應頻繁些。當嬰兒睡眠時間較長或母親感到奶脹時,則應喚醒嬰兒並喂哺,間隔不要超過3小時,以後通常每24小時8-12次。
4.擠奶 擠奶對於母乳餵養的建立和維持都極有益,手法擠奶不需要設備,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產後1—2天內就應該教會母親擠奶的技術。
手法擠奶時,將拇指放在乳☆禁☆頭、乳暈上方,食指放在乳☆禁☆頭、乳暈下方,與拇指相對。其他手指托住乳☆禁☆房。將拇指和食指向胸壁方向輕壓,再相對輕擠乳暈下面的乳竇部位。各個方向都要擠到,手指的動作應類似於滾動,反復一壓一放,將乳汁擠出。
經常擠奶,可增加乳汁分泌,若奶量不足,可以每小時擠1次,來增加泌乳量。擠奶還可以緩解乳☆禁☆房腫脹,幫助嬰兒含接;解除乳腺管阻塞和乳汁瘀積;還可在嬰兒還沒學會吸吮凹陷的乳☆禁☆頭時,嬰兒生病時或低體重兒不能吸吮時,使嬰兒能吃到母乳。
由於嬰兒只吸吮乳☆禁☆頭,口腔的後半部分形成負壓,時間長了可能造成乳☆禁☆頭頂部的橫裂口;由於乳☆禁☆頭在嬰兒口中位置不固定,反復摩擦可能造成乳☆禁☆頭基部的環形裂口。含接不良造成的無效吸吮,使乳汁不能排空,形成乳☆禁☆房腫脹,影響泌乳量;嬰兒吃不飽,頻繁啼哭,體重不增,甚至由於吸吮受挫而拒哺。這些都可能導致母乳餵養的失敗。嬰兒在用過奶瓶餵養後,形成習慣於吸乳☆禁☆頭的“乳☆禁☆頭錯覺”,也會影響他掌握正確的含接。
三、母乳餵養技巧
1.嬰兒與母親乳☆禁☆房的正確含接,是保證母乳餵養順利進行最重要的技巧,母親要學會,同時幫助嬰兒學會。
2.哺乳體位,喂哺嬰兒的正確姿勢也很重要。抱嬰兒時應注意使嬰兒面向乳☆禁☆房,鼻子對著乳☆禁☆頭;嬰兒的腹部要緊貼母親;要托住嬰兒的肩背部,而不只是托著頭或後腦勺;頭和身體呈直線,頸部不要扭曲。母親的手應呈C字形支托乳☆禁☆房;手指不應呈剪刀狀向胸壁方向壓迫乳☆禁☆房,也不必在餵奶時用一手指放在嬰兒鼻子旁。
3.喂哺的持續時間和頻率 持續時間取決於嬰兒的需求,讓嬰兒吸空一側乳☆禁☆房後再吸吮另一側。據報導,有效吸吮時,最初4分鐘可獲得80%乳量,10分鐘時幾乎達100%。但是嬰兒吸吮不僅僅是為了充饑,同時也為了從中得到享受與安慰。乳☆禁☆房在滿足了嬰兒充饑需要後仍有少量乳汁流出,但其流速很慢。因此,此時嬰兒若繼續吸吮,並不會攝入過多,可以讓他在乳☆禁☆房上多吸吮。
喂哺的頻率應遵循按需喂哺的原則,出生後24小時內每1-3小時一次,也可更多些。出生後2-7天內是母親泌乳過程,餵奶次數應頻繁些。當嬰兒睡眠時間較長或母親感到奶脹時,則應喚醒嬰兒並喂哺,間隔不要超過3小時,以後通常每24小時8-12次。
4.擠奶 擠奶對於母乳餵養的建立和維持都極有益,手法擠奶不需要設備,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產後1—2天內就應該教會母親擠奶的技術。
手法擠奶時,將拇指放在乳☆禁☆頭、乳暈上方,食指放在乳☆禁☆頭、乳暈下方,與拇指相對。其他手指托住乳☆禁☆房。將拇指和食指向胸壁方向輕壓,再相對輕擠乳暈下面的乳竇部位。各個方向都要擠到,手指的動作應類似於滾動,反復一壓一放,將乳汁擠出。
經常擠奶,可增加乳汁分泌,若奶量不足,可以每小時擠1次,來增加泌乳量。擠奶還可以緩解乳☆禁☆房腫脹,幫助嬰兒含接;解除乳腺管阻塞和乳汁瘀積;還可在嬰兒還沒學會吸吮凹陷的乳☆禁☆頭時,嬰兒生病時或低體重兒不能吸吮時,使嬰兒能吃到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