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法國“心情教育”培養健康心理

最近來自美、法等國的心理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觀念為基礎, 引導人們理解“真愛”, 學會關愛他人, 讓真誠的愛在人與人之間流動。 在國外, 面對學校忽視道德教育, 以致大量年輕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 許多學校設置了有導向性的、以“心情教育”為核心的人格、素質教育課程。 如由於美國的破碎家庭多, 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 一些學校專門為離異家庭的子女設立課後輔導班, 委婉地將這種輔導班稱為“香蕉班”或“彩虹班”。

Advertisiment
輔導班上, 老師鼓勵孩子們傾吐內心深處的隱痛, 排解因父母離異帶來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 然而, 這樣做能否達到學校的初衷, 尚不得而知。

專家說, “心情教育”就是訓練人的本質中最深層的動機, 使人的知識、品德和意志都能朝著崇高的目標發展, 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 愛的訓練與體察, 是心情成長的營養素。 在這方面, 父母、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可缺少。 在不少國家, “心情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 孩子在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 就學習以愛回報父母, 從小培養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品格。 孩子的心情素質在愛的薰陶下逐步發展成熟。 這種人格素質在孩子成人後,

Advertisiment
運用到社會上去與其他人相處, 從而建立充滿和諧與友愛的社會。 這種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那樣, 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輕鬆。 人格培養與道德訓練, 共同構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內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