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法國為什麼少有熊孩子,因為有法式媽媽教育法

在阿布達比的時候去拜訪老公一位英國朋友, 那是我們第一次去他們家。 進門後男主人熱情地過來打招呼、給大林拿玩具玩兒。 我和老公積極尋找家裡的女主人和孩子, 卻發現他們正蜷在沙發一角看書。 女主人快速地跟我們說了聲“嗨”, 就又轉回頭去繼續給兒子講故事。 我們一家坐在屋子的另一側跟男主人應酬了大約十分鐘, 女主人才不緊不慢地過來說:“不好意思, 剛才是孩子的閱讀時間。 我的理論是要保證孩子的活動不被大人打擾, 這樣有助於他人格和自信心的培養。 ” 啊???我立馬在心裡翻了一百個白眼,
Advertisiment
這麼忽視別人、自己的需求獨大, 怎麼培養健全人格呀?!這個小朋友接下來的表現也就不意外了。 已經4歲的他不肯跟當時3歲的大林分享任何玩具, 把媽媽遞給大林的玩具都搶回來堆到牆角。 後來他媽媽建議用粉筆在院子的石板磚上畫畫, 我畫了一個小男孩, 笑著問“這是誰啊?” 他卻氣哭了, 吵著要馬上擦掉。

除了這位, 還有邀請大林去家裡玩但提醒一定要自帶玩具的, 因為媽媽說她的孩子是“從來不會跟人分享玩具的”;還有進了我們家門就往大人臥室沖, 翻抽屜、在我們床上蹦高狂呼, 家長卻不聞不問的;還有孩子在我們倆大人眼皮底下一口咬在大林臉上, 破了皮, 他的醫生媽媽冷靜地說“沒事兒,

Advertisiment
不用去醫院”;還有孩子在別人的生日派對上無論如何哭著鬧著要吹蠟燭, 家長在一旁哧哧笑的……這些都是我經歷過的外國熊孩子。 所以你看, 這跟國籍真沒什麼關係, 但貌似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個“熊家長”。

如何帶好孩子

讓孩子愛上蔬菜

我們家孩子吃菜可真不是吹的, 胡蘿蔔西蘭花菜花芹菜番茄黃瓜菠菜南瓜韭菜, 通通沒問題。 大林在阿布達比上學的時候, 老師告訴我她在午飯時候讓所有孩子看大林一口一大塊地吃水煮西蘭花, 因為除了他, 別的孩子都不肯吃。 這真的都歸功於《法國孩子不亂扔食物》, 因為看這本書之前大林吃菜也很費勁。 書裡提到法國父母會把給孩子的飯分碟上, 先上蔬菜(敲黑板!), 然後肉和主食,

Advertisiment
最後是水果甜點或乳酪。 通常我會要求孩子把蔬菜全部吃完(對於他們熟悉的菜, 試新口味請參見下條), 然後才把其它食物端過來。 現在他們已經養成了先吃菜的習慣, 有時候我忙忘了端錯了順序, 他們會問:“媽媽, 我的菜呢?”

讓孩子嘗試更多新食物、新口味

法國人對美食的天賦不是什麼秘密, 這與他們體制性地從小培養不無關係。 法國父母和幼稚園把教孩子熱愛各種食物當作一項使命。 父母會定期給孩子添加新食物, 如果第一次孩子不喜歡, 沒關係, 你只需要“嘗一嘗”而不需要都吃完, 但過幾天我還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同樣的食物, 不停地試, 直到孩子接受這種食物的味道為止。 法國父母明白每個人的味蕾有偏好,

Advertisiment
但是他們要讓孩子知道所有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味道。 在幼稚園, 全職廚師們給孩子擬定每週的食譜是一件大事, 定期加入新食材, 把食物做成創意的美味, 洋蔥湯、藍紋乳酪這樣味道強烈的食物都會出現在幼稚園的功能表上——美食家不是天生的, 是養成的。

零食時間是固定的

還是說吃。 大林小時候我們住在香港, 在公園見到不少孩子隨時都在吃各種袋裝零食, 他們的父母看到同齡的大林又高又壯(當然他也遺傳了爸爸的高海拔), 總來問我他都喝什麼牌子的奶粉。 我一遍一遍地告訴他們, 這個跟奶粉牌子沒什麼關係, 吃那麼多亂七八糟的零食怎麼會有胃口吃飯?!法國孩子每天就下午4點鐘一次零食時間,

Advertisiment
其它三餐都跟大人吃一樣的飯。

相信寶寶也懂得日落而息

有自己的生活節奏

法國父母相信嬰兒有自己的生活“節奏”, 他們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 發現他們的節奏並尊重它。 法國父母不會一看孩子哭就抱或者塞吃的, 也不是“見死不救”任孩子狂哭而不理。 他們會讓孩子哭5-10分鐘並觀察他哭的原因, 有時候孩子睡覺忽然醒一下開始哭, 他可能只是要翻一個身然後繼續睡, 這時大人冒然抱起來, 反而打斷了他的睡眠節奏。 不如給孩子幾分鐘, 試著理解他真實的需要。

尊重孩子的需要

同時讓他們明白大人也有自己的需要

全世界的年輕父母好像都在擁抱新的育兒理論, 我們父母輩那種相對輕視兒童需要的做法被拋棄了, 現在的理論和實踐都要求孩子第一。法國父母卻會讓孩子“等一等”,大人聊天的時候孩子也不可以無禮地隨意打斷,必須要打斷的時候要先說抱歉。對比看我文章開頭講的那個媽媽,法國父母的做法難道不是更符合常識?

孩子要學會說“你好”

常看到一些孩子躲在父母身後,在父母跟別的大人聊天的時候他們好像隱形人,而他們父母也從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人好好打個招呼。法國父母堅持孩子要跟人說“你好”,認為一個好的談話、會面始於一句“Bonjour”。如果你的孩子像大林一樣非常害羞內向,沒關係,他只需要大方說一句最短的問候“Hi”或者“你好”,臨走的時候說“再見”,其它要躲要忙隨便他。這是我對大林的一點小要求,相信他是從中受益的。

以上幾點都是我憑深刻的記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現在的理論和實踐都要求孩子第一。法國父母卻會讓孩子“等一等”,大人聊天的時候孩子也不可以無禮地隨意打斷,必須要打斷的時候要先說抱歉。對比看我文章開頭講的那個媽媽,法國父母的做法難道不是更符合常識?

孩子要學會說“你好”

常看到一些孩子躲在父母身後,在父母跟別的大人聊天的時候他們好像隱形人,而他們父母也從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人好好打個招呼。法國父母堅持孩子要跟人說“你好”,認為一個好的談話、會面始於一句“Bonjour”。如果你的孩子像大林一樣非常害羞內向,沒關係,他只需要大方說一句最短的問候“Hi”或者“你好”,臨走的時候說“再見”,其它要躲要忙隨便他。這是我對大林的一點小要求,相信他是從中受益的。

以上幾點都是我憑深刻的記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