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父母這些壞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 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當著孩子宣洩不滿、當眾批評孩子、做事拖拉……你可能沒注意到,

Advertisiment
孩子正在模仿和學習你。

1、自己勤儉, 對孩子卻大手大腳

害處:有的家長省吃儉用, 對孩子卻出手大方, 以為這樣是愛孩子, 可除了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 反倒不能讓孩子明白一些他該學會的品質, 如節約、有計劃的支出等。

改變方法: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東西, 而是給他合適的。 從小教會孩子理財, 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儉的道理, 才是給孩子最好的。

2、沒有禮貌

害處:家長平時“出口成髒”, 或者總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 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 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 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 以後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上, 還是在學業、事業上,

Advertisiment
沒有禮貌都將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改變方法:審視自身的行為, 爭取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 在教育孩子上, 言傳、身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3、帶著孩子一起看電視劇

害處:有些家長喜歡帶著孩子一起看電視, 因為這樣既能照顧孩子還能自己娛樂, 兩不耽誤。 但是很多電視節目並不適合孩子觀看, 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 而且長期看電視多孩子的視力發育非常有害。

改變方法:給孩子看的電視節目一定是要適合孩子的發展階段的、內容健康的, 而且小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也要嚴格規定。 最好用玩遊戲等來取代看電視。

4、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害處:總喜歡拿別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較, 首先可能會讓自己出現心理落差,

Advertisiment
從而在教養上對孩子過於嚴苛, 或者因為總是對孩子說“你看XX怎麼樣”之類的話, 讓孩子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孩子身上, 很容易受外界影響, 沒有信心、自卑。

改變方法:不要總是用別的孩子的標準衡量自己的孩子, 讓孩子順著自然的方式自由發展, 只要他沒有出現滯後、遲緩的情形, 就不必過於擔心。

5、過於愛護孩子

害處:你心疼孩子, 所以什麼也不讓他做, 但這樣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 讓他沒有學習的機會, 得不到鍛煉, 孩子就很難學會照顧自己的技能, 同時出現依賴的思想, 變成一個“懶惰”的小孩, 將來也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改變方法: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 在他的能力範圍內,

Advertisiment
給他分配一些事情, 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 也讓他學會該有的能力。 孩子動手是學習最有效的途徑, 過於愛護孩子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6、帶著孩子一起玩電腦

害處:有的家長既想玩電腦又得照顧孩子, 於是“兩全其美”地帶著孩子一起玩遊戲,

Advertisiment
但是電腦的輻射對孩子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發育很不利, 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都會傷害孩子, 也容易造成頸椎等骨骼發育問題。

改變方法:孩子接觸電腦太早並不是一件好事, 不僅能力達不到, 也沒有好處, 雖然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儘早接觸電腦, 但也一定要適齡適量才好。

7、當著孩子宣洩你的各種不滿

害處:工作有壓力了、朋友間有誤會了、夫妻間出現爭執了, 你都毫不隱瞞地向孩子傾訴, 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 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 也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 同時也讓他慢慢學會找別人的毛病, 而不能審視自身的錯誤, 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改變方法:你可以用公正的態度向孩子述說, 告訴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 但是別指望孩子替你解決,你也要儘量試著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

8、說謊

害處:有時候,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謊,甚至為自己的謊言沾沾自喜。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裡,會是什麼樣的?首先,孩子會覺得說謊不是錯,那麼他也可能擁有這種“品質”;其次,會讓他因不解,而對父母的認識產生偏差。

改變方法: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爭取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9、做事拖拉

害處:有些家長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這樣的做法延續到孩子身上,容易讓孩子也沒有時間觀念,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不良事件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日後就很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

改變方法: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瞭解時間重要性。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定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

10、不遵守交通規則

害處:看看左右無人、無車,就隨意亂闖紅綠燈,這樣不僅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讓孩子不重視交通規則,存在僥倖的心理。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改變方法:不論是否帶孩子出門,都要遵守交通規則。平時也儘量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自己。

1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優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秀”者。

1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後用你自己奇多的規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鵬宇家的寶貝女兒在有一個假期剛開始的時候天天打遊戲,晚上打到12點才睡覺。家裡的媽媽、姨媽和姥姥都沉不住氣了:這天天打電腦,作業不寫怎麼辦!指責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聲,依然故我。鵬宇老師那次出差回來,正趕上妻子為此事犯愁。他進了女兒的房間:女兒回頭叫了一聲“爸爸”。他說:玩電腦呢,沒事,你玩!然後手放在女兒的頭上,半開玩笑說:爸爸給你傳送一些愛的能量,別耽擱你玩,你繼續玩吧。十幾分鐘後,他鬆開說:好了,不想玩了就早點休息啊,別累壞了!

那天晚上,女兒十點半就睡了。

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下仍然可以得到愛,孩子才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麼滿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單純地給予孩子愛的支援更顯得重要!

1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他會一點一點從父母那裡學會“比較”,並且用“比較”殺掉自己的自信,讓自己永遠被“比較”來的“痛苦結果”所折磨。

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每個孩子都自有一份屬於他的優秀之處!不要用比較殺傷孩子的自尊了!

1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遊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遊!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後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鵬宇對女兒學習從沒什麼要求,甚至戲謔說:“不要考前幾名,考前幾名被老師盯上就麻煩了!”可是有次女兒考了第三名,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她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請我吃肯德基吧!這個爸爸說了:好啊!不過爸爸不是因為你考第三名才要請你。爸爸愛你,即使你考倒數第一倒數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會請你的!

孩子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裡怎樣,還用說嗎,幸福著呢!

15.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裡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16.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後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鬥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裡很委屈、很不服氣。所以自我砥礪,一定要爭口氣給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後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但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證明給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17.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麼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1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歡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這樣,我越要怎麼樣!

19.總是擔心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擔心!你擔心孩子早戀,孩子一準早戀;你擔心孩子網癮,孩子一定網癮!

有個媽媽在孩子還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在經過一間網吧時警告孩子:看見沒,這是網吧,很多孩子一進去就變壞了,你可不能進去!一天又一天,一開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裡好奇極了,終於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進這間網吧看看。

再後來孩子網癮了!孩子是否自信,取決於父母對待他們的態度。

2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你去忙吧!媽媽一關上門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父母總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著成功的方向培養,致力於培養孩子成“才”,而忽視了孩子要先“成人”的問題。以至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

父母小小的改變,孩子大大的不同。

但是別指望孩子替你解決,你也要儘量試著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

8、說謊

害處:有時候,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謊,甚至為自己的謊言沾沾自喜。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裡,會是什麼樣的?首先,孩子會覺得說謊不是錯,那麼他也可能擁有這種“品質”;其次,會讓他因不解,而對父母的認識產生偏差。

改變方法: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爭取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9、做事拖拉

害處:有些家長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這樣的做法延續到孩子身上,容易讓孩子也沒有時間觀念,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不良事件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日後就很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

改變方法: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瞭解時間重要性。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定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

10、不遵守交通規則

害處:看看左右無人、無車,就隨意亂闖紅綠燈,這樣不僅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讓孩子不重視交通規則,存在僥倖的心理。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改變方法:不論是否帶孩子出門,都要遵守交通規則。平時也儘量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自己。

1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優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秀”者。

1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後用你自己奇多的規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鵬宇家的寶貝女兒在有一個假期剛開始的時候天天打遊戲,晚上打到12點才睡覺。家裡的媽媽、姨媽和姥姥都沉不住氣了:這天天打電腦,作業不寫怎麼辦!指責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聲,依然故我。鵬宇老師那次出差回來,正趕上妻子為此事犯愁。他進了女兒的房間:女兒回頭叫了一聲“爸爸”。他說:玩電腦呢,沒事,你玩!然後手放在女兒的頭上,半開玩笑說:爸爸給你傳送一些愛的能量,別耽擱你玩,你繼續玩吧。十幾分鐘後,他鬆開說:好了,不想玩了就早點休息啊,別累壞了!

那天晚上,女兒十點半就睡了。

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下仍然可以得到愛,孩子才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麼滿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單純地給予孩子愛的支援更顯得重要!

1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他會一點一點從父母那裡學會“比較”,並且用“比較”殺掉自己的自信,讓自己永遠被“比較”來的“痛苦結果”所折磨。

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每個孩子都自有一份屬於他的優秀之處!不要用比較殺傷孩子的自尊了!

1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遊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遊!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後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鵬宇對女兒學習從沒什麼要求,甚至戲謔說:“不要考前幾名,考前幾名被老師盯上就麻煩了!”可是有次女兒考了第三名,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她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請我吃肯德基吧!這個爸爸說了:好啊!不過爸爸不是因為你考第三名才要請你。爸爸愛你,即使你考倒數第一倒數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會請你的!

孩子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裡怎樣,還用說嗎,幸福著呢!

15.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裡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16.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後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鬥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裡很委屈、很不服氣。所以自我砥礪,一定要爭口氣給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後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但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證明給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17.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麼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1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歡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這樣,我越要怎麼樣!

19.總是擔心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擔心!你擔心孩子早戀,孩子一準早戀;你擔心孩子網癮,孩子一定網癮!

有個媽媽在孩子還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在經過一間網吧時警告孩子:看見沒,這是網吧,很多孩子一進去就變壞了,你可不能進去!一天又一天,一開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裡好奇極了,終於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進這間網吧看看。

再後來孩子網癮了!孩子是否自信,取決於父母對待他們的態度。

2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你去忙吧!媽媽一關上門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父母總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著成功的方向培養,致力於培養孩子成“才”,而忽視了孩子要先“成人”的問題。以至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

父母小小的改變,孩子大大的不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