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區分細菌性和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

藉由腹瀉才可排出細菌。

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由細菌感染造成, 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及沙門氏菌等。 林醫師表示:「臨床上最常見到的是沙門氏菌。 」至於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腸胃炎, 由於此菌較急性, 約4個鐘頭就會出現症狀, 通常會在嚴重食物中毒的情況見到。

至於細菌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除了上吐下瀉, 腹痛範圍亦比較集中, 不像病毒性腸胃炎會包括大腸、小腸都疼痛。 而排泄物會帶有黏液或血液、有腐敗味, 亦可能帶點綠色等。

傳染途徑:糞口傳染

造成原因可能是食物不潔;另外,

Advertisiment
人體的皮膚表面也存有金黃色葡萄球菌, 如果手部、指甲沒清潔乾淨, 也會因此污染食物, 造成嚴重食物中毒。

治療方式

通常會視情況給予抗生素治療, 如果3天內狀況仍未改善, 且有發高燒、嘔吐、或腹瀉情形, 必須立刻就醫。 林建宏醫師指出, 細菌性腸胃炎嚴重情況可能導致腸穿孔、腹膜炎, 甚至毒性巨結腸症;臨床上還曾遇過進展到全身性☆禁☆感染, 像腦膜炎, 骨髓炎等情形。

止瀉藥效果太強, 腸子無法蠕動

因此, 醫師在用藥時所開立的止瀉藥不能太強, 如果止瀉效果太強, 不僅造成腸子無法蠕動、細菌繼續孳生, 還會嚴重脹氣, 甚至導致腸子變薄。 所以用藥原則是, 不會讓幼兒腹瀉到脫水的程度, 但也不讓他完全都不拉肚子,

Advertisiment
林醫師表示:「藉由腹瀉才可排出細菌。 」

*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由病毒感染造成, 常見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 雖然秋冬的感染情況較多, 但夏季仍是會發生。 在臨床上的症狀為嘔吐、發高燒、解水便, 且排泄物不帶有黏液等。 另外, 腹痛的範圍較廣, 包括大腸、小腸都會疼痛。

潛伏期約為1~3天, 如果病毒量較少, 潛伏期可能會到一個星期。 其它病毒性腸胃炎, 像過年那段期間發生諾羅病毒, 那也會產生厲害的嘔吐、發燒、以及腹痛。 不過諾羅病毒好發於秋冬。

傳染途徑:糞口傳染

以糞口傳染為主, 不過, 有些病毒性腸胃炎會經由飛傳染沫。

治療方式

使用支援性療法以改善症狀, 如果孩子腹瀉、嘔吐嚴重,

Advertisiment
可補充電解質水。

特別是輪狀病毒感染, 林建巨集醫師指出:「典型症狀是先吐再拉, 合併食欲不佳, 甚至連水都無法飲用, 嚴重會導致脫水。 因此倘若症狀仍未緩解, 建議住院治療。 」

另外, 建議帶孩子施打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輪狀病毒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