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觀察寶寶面對新事物的表情

我們有時會聽說, 嬰兒的味覺沒有成人的那麼發達。

為了弄清嬰兒是否天生就可以識別味道, 人們做了大量的實驗。

羅森斯特和奧斯特曾經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先後把糖、氯化鈉(鹽)、檸檬酸和金雞納霜(苦味)放進12名剛出生2小時的嬰兒口中。 然後, 他們對嬰兒接觸這四種物質時做出的面部表情分別進行觀察和拍攝。

當放入糖的時候, 嬰兒的表情十分輕鬆自在, 並開始吮吸起來。 相反, 對鹹的、酸的和苦的溶液, 嬰兒的反應則是負面的情感表情:

——對酸味的反應:嬰兒緊閉嘴唇;

——對苦味的反應:嬰兒半張嘴巴;

Advertisiment

——對氯化鈉(鹽), 嬰兒沒有做出任何特別的表情。

另一位研究者所做的類似實驗表明, 嬰兒接觸糖時舌頭會鼓起、咂響, 伴隨著面部肌肉的放鬆, 有時還帶有微笑。 但當接觸金雞納霜時, 他們會半張開嘴巴, 並做出怪相(嘴唇張開, 額頭、眼周圍肌肉和鼻子皺起)。 他們還會在空中揮動手和胳臂, 並有頭部輕微抖動和躲閃的動作。 對於酸味, 研究者觀察到嬰兒反應介於這兩種極端反應之間。

人們注意到, 嬰兒品別鹽的能力是在出生後慢慢發展起來的。 事實上, 嬰兒在長至4個月前對成味幾乎不會做出任何面部反應。

結論:

儘管新生兒事先沒有品嘗過任何味道(除了胎兒時期從羊水中攝入養分), 他們也能夠區分出苦味、甜味和酸味。

Advertisiment
這三種味道中的每一種都引起不同的面部反應。 但我們能否把這些面部反應解釋為喜歡或是厭惡呢?當然可以!

此外, 從嬰兒出生開始, 如果我們在喂給他(她)的水中加點糖, 他們會比喝清水時吮吸得更多。 所以嬰兒是喜歡糖的。 就像成年人一樣, 他們對味道的行為反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們多麼喜歡或厭惡這種物質。

這些面部表情的起因可能是功能性的:它們可能具有對母親的交流作用(“我想吃其他東西!”)。 至於嬰兒對某些味道的偏愛, 它們也可能是適應性的。 事實上, 嬰兒天生對甜味的偏愛可能是為發現、認定高熱量食物源的進化結果, 正如對苦味和酸味的拒絕可能表明一種旨在避免那些經常不可食用,

Advertisiment
甚至是有毒食物的選擇性壓力一樣。 如果很多低齡嬰兒拒絕吃一些苦味食物, 比如某些綠色蔬菜(苦苣、朝鮮薊、花椰菜), 父母不應該不聞不問, 而應經常讓孩子吃這些菜, 直到孩子接受它們, 甚至喜歡上它們。

值得慶倖的是, 嬰兒對甜味和流質食物的偏愛是隨年齡的增加而減退的, 而且他們都學著適應文化規範, 並使自己的食物多樣化。 這在美食和健康兩方面都有著積極意義。

最後提一個小小的建議:當您喂寶寶吃新的食物時, 注意觀察他(她)的面部表情, 您會從中瞭解很多東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