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別事事都順著孩子的意

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 寶貝開始學會跟媽媽爸爸講條件了, 比如讓她拿東西時, 她總是問給你拿了後有什麼好處呢?可不可以幫你拿好後, 給我一個巧克力吃?也許爸媽會覺得寶寶只是想吃巧克力了而已!那就吃吧。 但是這種事後得到“好處”會讓寶寶理所當然的認為, 只要自己幫爸爸媽媽做事就應該得到“好處”。

1.不能全都妥協

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的時候, 爸爸媽媽不要立刻就同意了。 某個同事帶他家寶寶出去的時候, 他家寶寶表現的就很安分。 從來不哭不鬧, 因為他家寶寶知道爸爸不是個容易妥協的人,

Advertisiment
即使自己鬧, 也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跟著媽媽卻不一樣了, 媽媽會很沒有原則性的隨著她。 想吃什麼就給買什麼, 久而久之只要是媽媽帶出去, 她便會要這要那, 不給就又哭又鬧。 家長對付孩子提出的這樣那樣的要求, 要選擇不妥協, 不讓步, 因為越讓步她便會越得寸進尺。

2.態度要高度一致

養育孩子這條路, 每個家長都不是聖人, 誰都有做錯事的時候。 但是對待孩子的態度上, 爸媽一定要高度一致, 如果有分歧, 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害的。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 爸爸媽媽都要有明確的要求, 不能做的事絕對不能任由其做。

某天帶寶寶去逛商店, 她突然跑到人家母嬰用品店裡的玩具之家裡的遊戲樂園裡去了,

Advertisiment
遊戲樂園明確買了東西憑票才可以進去玩, 但是當時我們都沒有買東西, 當時我跑過去讓她出來, 她不願意, 於是就順從了她的意思, 讓她自己玩會就出來。

可是這一妥協, 她就更不願意出來了, 爸爸怪我沒有原則。 我們倆都沒有統一的態度, 孩子只會越來越任性, 如果在她一進去時候就跟她說好規則, 她或許就能懂得有些事不是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了。

3.多給一些精神獎勵

經常會在身邊聽到“如果你考第一名就給你買電動遙控車”、“你今天好好寫完作業就帶你吃肯德基”、“只要你完成媽媽交代的, 週末就帶你去動物園”, 似乎我們都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該怎樣怎樣。

然而孩子究竟能學到什麼呢?她對學習真的就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嗎?還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樣那樣的“好處”去強迫自己學習、去看書、去幫爸爸媽媽做事呢?

Advertisiment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給買玩具, 長大了懂事了要求的越來越多, 條件越來越高。 那我們做家長該怎麼收場呢?做家長的不要總拿物質來鼓勵孩子, 可以給孩子一些精神鼓勵、一個擁抱或愛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都會挖掘孩子體內無限的潛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