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嬰兒也有情緒,別忽視


雖然新生兒出生後只會哭和笑, 但其實也開始具備了人的一些情緒, 像興奮、緊張、痛苦、焦慮、恐懼等。 尤其是當嬰兒長到6個月之後, 他們在心理上又開始產生“分離性焦慮”和“認生階段”。

對於6個月以上的嬰兒來說, 對於媽媽的依賴感是很強烈的。 8個月的嬰兒會經常關注著媽媽, 只要媽媽從自己的視線中消失, 就會哭鬧不安。 而到了1歲左右, 當自己的媽媽重返職場, 多數寶寶會開始出現所謂的“分離性焦慮”, 哭喊著不要媽媽走, 有的扯住媽媽的腿死活不放。 這種情緒是嬰兒期成長過程中的正常情感反應。

Advertisiment

嬰幼兒的情緒除了被父母所影響之前, 也會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 例如父母吵架, 頻繁地替換保姆, 媽媽又生了一個小弟弟, 去醫院打針吃藥等等, 都會導致嬰幼兒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 一旦嬰兒產生這種情緒, 往往會表現出煩躁不安, 睡眠不穩, 食欲下降等。 如果家長沒有引起重視, 可能會導致日後形成“兒童焦慮症”, 對於孩子的身心發育是極其不利的。

因為嬰幼兒還不會開口說話, 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因此即使出現焦慮的情緒也容易被父母所忽視, 因此需要父母更為細心地體察寶寶的情緒狀態, 一旦寶寶表現的焦躁, 與平時反差較大, 就應該引起警惕。 在平時應該多和寶寶相處, 給寶寶盡可能多的安全感。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