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 嬪嬪媽媽給女兒和弟弟的兒子各準備了一個小禮包。 嬪嬪看了看手上的黃色禮包, 又看了看小表弟手中的紫色禮包, 突然大哭起來, 撲上去就搶, 還把手上的禮包摔到了地上。 媽媽把兩包禮物當著嬪嬪的面拆開, 原來這一黃一紫的兩包禮物, 是一模一樣的兩盒瑞士糖。
嬪嬪破涕為笑, 媽媽卻愁上心頭:才5歲多的孩子呀, 哪來這麼強烈的妒意?
細細想來, 嬪嬪的嫉妒情緒存在已不是一兩天了。 3歲時, 小堂姐有了一架鋼琴, 而嬪嬪只有一架電子琴, 嬪嬪為此生了許多天的悶氣。 到伯伯家做客, 她竟發洩般地亂彈一氣,
Advertisiment
轉眼到了5歲, 嬪嬪的妒意表現得更強烈了。 比如, 嬪嬪明明有靈通少兒英語磁帶, 她的同學清荷沒買到向她借, 她馬上說, 她也沒買到。 嬪嬪媽媽聽得臉都紅了, 回家後問她為何要說謊, 嬪嬪毫無愧色地說, 清荷什麼都比我強, 她爸爸比我爸爸的官大, 她家比咱家大, 教唱歌、體操和數學的老師都更喜歡她, 我只有英語比她好, 我不想讓她趕上我!
面對女兒如此之強的嫉妒心理, 嬪嬪媽媽不知所措:這樣被妒意籠罩的孩子該怎麼辦?幼教專家給出了幾點富於針對性的意見:
Advertisiment
嫉妒是幼兒自我意識覺醒的外在表現
一般來說, 30個月齡內的嬰幼兒暫時還不會表現出妒意, 但隨著年齡越大, 越可能與周圍的夥伴攀比, 對自己幾經努力也無法達成的目標充滿不甘, 這個時候, 對“幸運兒”的心理排斥和強烈的妒意, 就冒出來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夠寬容的具體表現, 另一方面也是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 是成長的副產品。 通常, 嫉妒情緒強烈的小孩, 好勝心也強, 願意為某一方面超出同齡人而付出雙倍的努力。 父母要做的, 只是解決因此而產生的虛榮、攀比、說謊、任性等負面因素, 而不是把嫉妒背後的進取動力也一筆抹煞。
鼓勵孩子承認自己的嫉妒
假如發現孩子有妒意,
Advertisiment
告訴孩子, 上天對你很公平
Advertisiment
有些靦腆、內向的孩子不會當面承認自己的嫉妒, 他會把不甘和不滿壓抑在心裡, 找一件不相干的事發脾氣, 借題發揮。 這時候父母很容易較起真來—我就不信我戳不穿你這點小把戲!但專家認為, 點破大可不必, 倒是不妨讓孩子與被嫉妒的物件一起生活一兩天, 讓他自己去感受、去明白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 對方也有煩惱, 只是躲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嬪嬪的媽媽就聽取了專家的意見, 讓嬪嬪與清荷共度了一次週末, 結果嬪嬪瞭解到清荷一個月只有一兩天可以見到繁忙的爸爸;清荷沒有在家養小動物的權利;經商的媽媽一走就是半個月, 偌大的家中只剩清荷與外婆相依為命……嬪嬪
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令清荷豔羨不已的一面,
Advertisiment
嬪嬪終於打破了嫉妒之殼,
站了出來,
笑容燦爛地與清荷、與小朋友們牽起了手。
採編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