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有意編織謊言, 對這樣的謊言, 父母就一定要重視了。
滿足小小虛榮心
當孩子看到別人有一件好玩具, 就謊稱自己家裡也有或者有一件更好的, 或是欺騙父母說老師表揚了他。 這很可能是平時父母有意無意的言行激發了孩子的虛榮心, 於是他以說大話來自我滿足。
逃避一些事情
有時孩子因為內心的某種恐懼而說謊。 如為了不去上幼稚園而說身體不舒服。 逃避去幼稚園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老師批評了、受小朋友欺負了或是不敢參加一些活動等等。 面對這樣的謊話時,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犯了錯, 父母總是以打罵來懲罰, 那麼, 為了逃避責駡, 孩子就可能學會用謊言來掩蓋事實, 保護自己。 比如“全盤否認”, 極力辯解說不是自己的錯誤, 如不承認打碎了盤子等;要麼就“避重就輕”, 只承認一部分錯誤, 如明明打了小朋友卻只承認輕輕推了一下;或者“嫁禍他人”, 如說是別人把盤子打碎了。
模仿父母的言行
作為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 父母任何不經意的言行都可能影響孩子。 很多情況下, 父母的說謊行為, 包括所謂的權宜之計, 都會成為孩子說謊的樣板, 潛移默化中把孩子變成了“大話王”。 例如有人打電話來找爸爸出去, 爸爸不想去,
Advertisiment
當孩子有意說謊時……
當孩子說謊時, 父母最應該關心的不是謊言本身, 而是謊言背後的含義, 找出孩子說謊的動機;最應該做的不是批評和責罰, 而是向孩子說明道理, 使孩子懂得為什麼不應該說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