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一年級的朱明明,
原本從小就是個聰明、活潑、懂事的孩子,
是家裡人的掌上明珠,
也是家裡人未來的希望。
在明明上小學後,
父母就規定了明明要做的事,
除了正常的功課外,
明明每天晚上還要練習書法2小時,
週六上午到少年宮上劍橋兒童英語,
下午到一個老師家裡求教書法;周日上午到少年宮參加小主持人的培訓,
下午休息。
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業餘生活就被父母無情地佔有了。
明明每天都覺得很累。
本來明明的書法是從4歲就開始練習了,
在入學前還參加過當地少兒組的書法比賽。
Advertisiment
開始, 明明的父母以為是他身體哪裡不舒服, 在求診了多次以後, 來到了心理諮詢室。 經過心理醫生的診斷, 明明的這種行為是比較典型的“習得性自暴自棄”。
分 析:
習得性自暴自棄是個人認為自己無法控制事件結果的一種狀態,
Advertisiment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一個班上, 有的同學成績好, 有的同學成績總是提不上來。 對於這部分低成績的孩子, 我們不能只看學習上的表現, 而要深入到他們的內心, 他們對成績不好是怎樣的看法。
Advertisiment
建 議:
作為孩子的家長, 在面對“明明”這種由活潑變得沉默的特異情況時, 應該注意的是:
★要盡力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成就動機感, 想方設法讓他從“把失敗歸於能力”的模式中走出來, 引導他養成“用高成就感引導自己前行”的自覺追求行為。
★要盡力幫助孩子認知“一時的失敗不是自己不如別人, 而是自己的努力還做得不夠”, 只要堅持努力,
Advertisiment
★要盡力幫助孩子“不要太注意一件事的結果”, 引導他注意體會在做某件事的過程中, 自己能學到什麼。
★要盡力幫助孩子盡可能多地培養自己對多種事物、多種事情的關注與探究興趣。
★不要對孩子的“多種非父母期盼的成長行為”一味地指責, 就算孩子做的行為沒有達到父母訂下的標準, 但只要有利於孩子自身“視野半徑”與“社交半徑”的擴展, 也要盡可能給予一定的表揚。
★要盡力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幫助他制定具體的並且通過一定努力就能達到的成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