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活潑的孩子因何變得沉默

讀小學一年級的朱明明, 原本從小就是個聰明、活潑、懂事的孩子, 是家裡人的掌上明珠, 也是家裡人未來的希望。
在明明上小學後, 父母就規定了明明要做的事, 除了正常的功課外, 明明每天晚上還要練習書法2小時, 週六上午到少年宮上劍橋兒童英語, 下午到一個老師家裡求教書法;周日上午到少年宮參加小主持人的培訓, 下午休息。 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業餘生活就被父母無情地佔有了。
明明每天都覺得很累。 本來明明的書法是從4歲就開始練習了, 在入學前還參加過當地少兒組的書法比賽。

Advertisiment
但是從小學一年級下學期, 明明的書法水準開始下降, 而且在學其他東西的時候也表現得力不從心, 尤其是英語, 明明經常被老師批評。 明明覺得自己很笨, 怎麼也學不會, 越來越不想去上英語課, 可父母總是逼著他去上。 漸漸地, 明明的英語已跟不上老師的進度了, 這使他更加自卑。 同時他對正常上課的內容也沒有了興趣, 成績直線下滑, 這就使他更加肯定地認為自己確實很笨, 不如別人。 明明開始變得沉默, 整天都是悶悶不樂的樣子。
開始, 明明的父母以為是他身體哪裡不舒服, 在求診了多次以後, 來到了心理諮詢室。 經過心理醫生的診斷, 明明的這種行為是比較典型的“習得性自暴自棄”。
分 析:
習得性自暴自棄是個人認為自己無法控制事件結果的一種狀態,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這樣的孩子經歷了無法改變失敗結果的體驗之後, 便不再去嘗試以後的相似行動。 心理學家韋納研究發現,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於孩子把失敗歸因於缺乏能力等穩定的自身因素所造成的。 習得性自暴自棄的孩子認為他們的反應是影響不了結果的, 他們把失敗歸於一種內在的穩定因素, 這就使其產生對成功的低期望和強烈的負面情感(如喪失自尊、自信)和抑鬱。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一個班上, 有的同學成績好, 有的同學成績總是提不上來。 對於這部分低成績的孩子, 我們不能只看學習上的表現, 而要深入到他們的內心, 他們對成績不好是怎樣的看法。
Advertisiment
很多成績差的孩子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都是我自己太笨了。 ”或者“不管我怎樣努力, 還是沒有別人強。 ”從他們的這些言語中, 我們可以看出, 他們往往把自己的失敗歸因於自己先天性的不足:“就是自己笨”, 再努力也沒用。 這種想法直接導致了習得性自暴自棄的形成。
建 議:
作為孩子的家長, 在面對“明明”這種由活潑變得沉默的特異情況時, 應該注意的是:
★要盡力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成就動機感, 想方設法讓他從“把失敗歸於能力”的模式中走出來, 引導他養成“用高成就感引導自己前行”的自覺追求行為。
★要盡力幫助孩子認知“一時的失敗不是自己不如別人, 而是自己的努力還做得不夠”, 只要堅持努力,
Advertisiment
就總會有不斷的成功。
★要盡力幫助孩子“不要太注意一件事的結果”, 引導他注意體會在做某件事的過程中, 自己能學到什麼。
★要盡力幫助孩子盡可能多地培養自己對多種事物、多種事情的關注與探究興趣。
★不要對孩子的“多種非父母期盼的成長行為”一味地指責, 就算孩子做的行為沒有達到父母訂下的標準, 但只要有利於孩子自身“視野半徑”與“社交半徑”的擴展, 也要盡可能給予一定的表揚。
★要盡力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幫助他制定具體的並且通過一定努力就能達到的成長目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