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流產後,要“通”不要“補”

很多人認為早期流產或人流術後, 病人體質虛弱, 應當服用一些滋補類藥物、食物及保健品等。 然而, 正是這種“大補”誤區, 有可能導致病人出現胎盤殘留、繼發感染甚至宮腔粘連等併發症。

與自然分娩不同, 人工流產妊娠時間較短, 雖有氣血消耗, 但遠輕於足月產。 其次, 人工流產時胎體尚未形成, 子宮不太大, 子宮壁肌肉較厚, 因而流產手術時間較短且出血量少。 另外, 人流術後的患者無需哺乳, 氣血耗傷程度輕於足月產。 基於以上特點, 人流術後的調理與足月產不同, 應該以通為手段, 以調和為目的。

Advertisiment

西醫在人工流產術後讓患者服用媽富隆、補佳樂、黃體酮等雌孕激素, 這本身就是一個“通”的過程。 中醫認為, 人流術後多虛多瘀, 調理時要分別採取補氣、疏肝解鬱、活血化瘀等方法以達到“通”的目的。 中醫產後服用的生化湯, 就是起到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也有研究證明膠艾湯可促進子宮收縮, 促進殘留物排出而達到止血目的。 相反, 若人流術後立即進行大補, 則會造成“補而不通”。 子宮內膜在未脫落完全的情況下又開始增生, 不能促進宮腔殘留物排出引發胎盤殘留、陰☆禁☆道出血, 而長期出血易致內濕下蓄, 得與瘀熱為伍, 濕熱蘊蒸還可誘發感染甚至宮腔粘連, 此外, 子宮內膜修復不全, 還可導致人流術後出現月經失調。

Advertisiment

所以, 人流術後調理的重點在於“通”。 一些術後併發症往往就是因為“大補”而好心辦了壞事, 違背了“要通不要補”這個原則。 只有在機體氣血通暢的條件下適當補益氣血, 才是人流術後調理之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