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淘氣更聰明 盤點童年愛搗蛋名人

孩子聰不聰明與淘氣有關嗎?孩子淘氣更聰明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不少名人在小時候都是“不聽話”的, 從首富到明星, 家庭教育與個人的努力對事業的影響是重要的, 下面就來看看他們愛搗蛋的童年給人怎樣的啟迪吧。

Advertisiment

約伯斯

約伯斯:小學時候曾經在老師作為引爆炸藥

據沃爾特·以撒森寫的《史蒂夫·約伯斯傳》透露, 約伯斯三年級時曾在老師座位下引爆了炸藥。 約伯斯自幼就開始顯露天才特質, 他對小學生涯感到十分沉悶, 因此成為搗蛋專家。

約伯斯承認, 他在小學初期幾年感到學習生活十分沉悶, 並抗拒從上而下的“欺壓”。 “我面對從未遇過的權威, 我並不喜歡。 他們(校方)差點害慘我, 差不多將我的所有好奇心扼殺了。 ”

為了解悶, 約伯斯選擇搗蛋, 例如會製作一些“帶寵物回校日”的海報, 結果某天學校貓狗混戰, 氣壞教師。 到了小三, 他的惡作劇開始變得危險,

Advertisiment
“有次我們在老師的座椅下引爆炸藥”, 把她嚇破膽。


約伯斯

教師責怪 養父反駁教學不濟

校方曾兩三次叫家長將約伯斯帶回家以作懲罰, 但當時其養父保羅已察覺到兒子與別不同。 保羅向教師說:“看, 這不是他的錯。 如果你們不能令他(對課堂)感興趣,

Advertisiment
那就是你們的問題。 ”約伯斯說, 父親認為學校不該要學生背誦沒意義的東西, 而應啟發思考才對。 傳記指那時的約伯斯已顯露出敏感、冷漠、易怒和與人疏離的性格, 終其一生都是這樣。

同樣是惡作劇, 有些只不過是搗亂, 有些則能透露出惡作劇實行者的潛能。 教師對這兩種情況都要加以管束, 都要執行紀律, 也都要適當寬容, 但在心中還是要加以區別, 以便進行不同性質的引導。

從這些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出, 上學是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學校、老師要能夠賞識孩子。 沒有笨的孩子, 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 實際上, 在學習, 學習好是一方面, 而積極、樂觀、創造的面, 也需要培養。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 家長的作用。

Advertisiment
學校、老師、家長, 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和生活的環境, 每一項都很重要, 都要能幫助並促進孩子的心智, 而這, 需要瞭解孩子的特點, 所以家長和老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起著決定的作用。


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童年是家中的“混世魔王”

在《蓋茨是這樣培養的》這本書裡,

Advertisiment
蓋茨的父親第一次講述了對蓋茨的教育, 告訴我們他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 小蓋茨並不是一個乖巧的孩子, 他做事磨磨蹭蹭, 經常遲到, 總是咬鉛筆頭, 吃飯時讀書, 他很少疊被子——這一惡習還被他帶到了哈佛大學。 微軟CEO、蓋茨的校友史蒂夫-鮑爾默說:“他常常沒有脫衣服就進臥室, 躺下就睡。 床鋪當然很亂, 因為他從來沒有時間整理床鋪。 ”他的妹妹利比也說:“他真的很髒。 ”

小蓋茨的行為與母親格格不入, 他們總是為瑣事爭吵。 處在叛逆期的他顯然不想讓嘮叨的母親插手自己的生活。 父親說:“他從十一二歲開始, 感情方面就很獨立了。 他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 都想自己做主。 這使我們很難受, 尤其是瑪麗。 ”一天, 類似的衝突又一次在餐桌上爆發, 11歲的小蓋茨對著母親大喊大叫,總是做調停人的老蓋茨將一杯水潑到兒子的臉上。隨後,他們將兒子帶進了心理診所。


比爾·蓋茨

蓋茨父母積極引導蓋茨的天賦,給他自由成長的空間,是蓋茨家庭教育的精髓,其中也滲透了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和個性的精神。父母知道比爾·蓋茨在小學時就是一名不安分的學生,因此希望兒子在新環境中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生活上能有紀律的約束。

在湖濱中學,比爾·蓋茨雖未能改掉他身上的“壞毛病”,但他的數學天分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掘,迷上了令他傾注畢生精力的電腦。比爾·蓋茨和許多孩子一樣,常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對待學習,凡是自己喜歡的課程,他就狠下工夫,學得非常出色;而對其他課目,他只是交差般地應付著。

父母最瞭解兒子,知道如果比爾願意的話,有些課程完全可以學得更好。但他們從不因此而責備兒子,因為他們知道,兒子不是不用功,只是不願在不喜歡的東西上浪費時間罷了,他把自己的才智和心血都用在了刀刃上——他喜歡的數學與電腦上。

父母的這種寬容和理解的態度,是對他最大的支持,正是這種符合個性的人性化的家庭氛圍,給他的才華裝上了展示和飛翔的翅膀。


馬雲

馬雲:身材瘦小,但愛打架

難以相信一個顴骨深凹、頭髮捲曲、身材瘦小、頑童模樣的人會登上《福布斯》等國外頂級媒體的封面。除了馬雲,恐怕再也找不出如此個性十足,如此集百般缺陷和萬般榮譽於一身的人了。

馬雲從小就和別的孩子不同。首先,馬雲不如其他男孩子那樣俊秀可愛,相反,他的大腦袋在他瘦弱的身材上顯得非常突兀。其次,他的學習成績從來不如別的孩子那麼全面發展。用馬雲的話說,他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從來不是最好的,一般在十幾名,而且數學極差,往往不及格。

數學極差,但馬雲英語奇好,如同他的大腦袋,讓家長、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懂,不知何故。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樣的學生往往會讓老師很頭疼。


馬雲

縱觀馬雲的人生歷程,從童年時代身形瘦小卻愛打架的頑童,到青年時代永不言棄參加了三次高考,以及之後多次艱苦創業卻又歷經多次失敗,而最終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成功企業家、一個堅守自己核心價值觀和有著強烈使命感的企業領袖,他揚言要帶領全球線民進入“網商時代”……這一切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是出現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出現在民間、出現在草根階層的“馬雲現象”。

馬雲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許多聰明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從小受到了錯誤的教育。我理解他所指錯誤的教育,主要是指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馬雲曾經有一個演講,題目是:不是80後90後不行是我們出了問題。

他指出了一些現代家庭教育的弊端,家長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經常埋怨孩子,對孩子沒信心,甚至會怪責他們不承擔責任。馬雲表示,應該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去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允許他們犯錯,給予他們更寬鬆自由的家庭環境。


韓寒

韓寒:七科掛紅燈,高中輟學

當一個曾經的叛逆少年從緋聞、罵戰中沖出重圍,以獨立、理性的態度,將聰穎和銳利投射到社會焦點事件當中時,只不過一兩年,便贏得了鋪天蓋地的榮譽和讚賞。韓寒從1999年以《杯中窺人》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旋即以七科紅燈的成績留級開始(甚至更早),韓寒就習慣在被批評、被教育後以個性姿態還擊,並做好下一輪被教育、被批評的反擊準備,儘管那時候他的氣勢還不夠強大,技巧也欠缺磨煉。

高一輟學後,他用五六年的時間便成為銷量驚人的職業作家和成績傲人的職業車手,以及擁有超高點擊率的博主。將自己熟悉的文壇、車壇內看不過眼的事情拎出來調侃一番,只不過是這個少年人的天性使然,因此觸動很多罵戰給大多數人留下“韓寒好鬥”、“喜歡炒作”的印象,也掩蓋了他背後的努力與真誠。


韓寒

韓寒爸爸是那個時代裡稀少的開明家長,韓寒的自信和驚世駭俗,看來多少有點遺傳,或者說和他父母對他的賞識有關。父母對他的支持,是出於對他文學才能的肯定。肯定一個還沒有出版過出作品的人的文學才能,首先要具備比較深的文學素養。培養韓寒的文學志趣,文學上的自信力,需要不斷地鼓勵和引導。韓寒的大膽嘗試,和他的家庭的教育觀念、對待孩子的寬容、欣賞的態度有關。

韓寒父母的教育觀不是急功盡利,唯分數論的。在韓寒理科很差的時候,父母能肯定他的寫作才能。韓寒的懷疑精神和批評性思考的能力,也和寬鬆的家庭教育環境有關。雖說現在的孩子在家裡已經不是被統治的對象了,相反,孩子是大人服務、環繞的中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在精神上不一定就能享有尊重和包容,未必有一個寬鬆的環境。很多家長恰恰用過度的關注,過度的愛護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把控制當成了愛。只允許孩子沿著家長為他設定的軌跡走。

11歲的小蓋茨對著母親大喊大叫,總是做調停人的老蓋茨將一杯水潑到兒子的臉上。隨後,他們將兒子帶進了心理診所。


比爾·蓋茨

蓋茨父母積極引導蓋茨的天賦,給他自由成長的空間,是蓋茨家庭教育的精髓,其中也滲透了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和個性的精神。父母知道比爾·蓋茨在小學時就是一名不安分的學生,因此希望兒子在新環境中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生活上能有紀律的約束。

在湖濱中學,比爾·蓋茨雖未能改掉他身上的“壞毛病”,但他的數學天分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掘,迷上了令他傾注畢生精力的電腦。比爾·蓋茨和許多孩子一樣,常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對待學習,凡是自己喜歡的課程,他就狠下工夫,學得非常出色;而對其他課目,他只是交差般地應付著。

父母最瞭解兒子,知道如果比爾願意的話,有些課程完全可以學得更好。但他們從不因此而責備兒子,因為他們知道,兒子不是不用功,只是不願在不喜歡的東西上浪費時間罷了,他把自己的才智和心血都用在了刀刃上——他喜歡的數學與電腦上。

父母的這種寬容和理解的態度,是對他最大的支持,正是這種符合個性的人性化的家庭氛圍,給他的才華裝上了展示和飛翔的翅膀。


馬雲

馬雲:身材瘦小,但愛打架

難以相信一個顴骨深凹、頭髮捲曲、身材瘦小、頑童模樣的人會登上《福布斯》等國外頂級媒體的封面。除了馬雲,恐怕再也找不出如此個性十足,如此集百般缺陷和萬般榮譽於一身的人了。

馬雲從小就和別的孩子不同。首先,馬雲不如其他男孩子那樣俊秀可愛,相反,他的大腦袋在他瘦弱的身材上顯得非常突兀。其次,他的學習成績從來不如別的孩子那麼全面發展。用馬雲的話說,他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從來不是最好的,一般在十幾名,而且數學極差,往往不及格。

數學極差,但馬雲英語奇好,如同他的大腦袋,讓家長、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懂,不知何故。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樣的學生往往會讓老師很頭疼。


馬雲

縱觀馬雲的人生歷程,從童年時代身形瘦小卻愛打架的頑童,到青年時代永不言棄參加了三次高考,以及之後多次艱苦創業卻又歷經多次失敗,而最終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成功企業家、一個堅守自己核心價值觀和有著強烈使命感的企業領袖,他揚言要帶領全球線民進入“網商時代”……這一切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是出現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出現在民間、出現在草根階層的“馬雲現象”。

馬雲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許多聰明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從小受到了錯誤的教育。我理解他所指錯誤的教育,主要是指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馬雲曾經有一個演講,題目是:不是80後90後不行是我們出了問題。

他指出了一些現代家庭教育的弊端,家長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經常埋怨孩子,對孩子沒信心,甚至會怪責他們不承擔責任。馬雲表示,應該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去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允許他們犯錯,給予他們更寬鬆自由的家庭環境。


韓寒

韓寒:七科掛紅燈,高中輟學

當一個曾經的叛逆少年從緋聞、罵戰中沖出重圍,以獨立、理性的態度,將聰穎和銳利投射到社會焦點事件當中時,只不過一兩年,便贏得了鋪天蓋地的榮譽和讚賞。韓寒從1999年以《杯中窺人》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旋即以七科紅燈的成績留級開始(甚至更早),韓寒就習慣在被批評、被教育後以個性姿態還擊,並做好下一輪被教育、被批評的反擊準備,儘管那時候他的氣勢還不夠強大,技巧也欠缺磨煉。

高一輟學後,他用五六年的時間便成為銷量驚人的職業作家和成績傲人的職業車手,以及擁有超高點擊率的博主。將自己熟悉的文壇、車壇內看不過眼的事情拎出來調侃一番,只不過是這個少年人的天性使然,因此觸動很多罵戰給大多數人留下“韓寒好鬥”、“喜歡炒作”的印象,也掩蓋了他背後的努力與真誠。


韓寒

韓寒爸爸是那個時代裡稀少的開明家長,韓寒的自信和驚世駭俗,看來多少有點遺傳,或者說和他父母對他的賞識有關。父母對他的支持,是出於對他文學才能的肯定。肯定一個還沒有出版過出作品的人的文學才能,首先要具備比較深的文學素養。培養韓寒的文學志趣,文學上的自信力,需要不斷地鼓勵和引導。韓寒的大膽嘗試,和他的家庭的教育觀念、對待孩子的寬容、欣賞的態度有關。

韓寒父母的教育觀不是急功盡利,唯分數論的。在韓寒理科很差的時候,父母能肯定他的寫作才能。韓寒的懷疑精神和批評性思考的能力,也和寬鬆的家庭教育環境有關。雖說現在的孩子在家裡已經不是被統治的對象了,相反,孩子是大人服務、環繞的中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在精神上不一定就能享有尊重和包容,未必有一個寬鬆的環境。很多家長恰恰用過度的關注,過度的愛護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把控制當成了愛。只允許孩子沿著家長為他設定的軌跡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