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淡定!寶寶自言自語是種學習!

如果父母發現寶寶有自言自語的現象, 請不要擔心, 這並不是一種病, 而是寶寶在自我學習語言。 小編可不是胡說來騙爸爸媽媽的哦, 下面來看看寶寶自言自語是怎麼回事吧。


寶寶自言自語媽媽不必擔心

專家表示3歲以後的孩子常常邊玩邊嘀咕, 一個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說些什麼, 這種自言自語的現象, 心理學上稱為獨白。 人的語言有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之分, 3歲前的寶寶以學習外部語言為主, 隨年齡的增長其內部語言才逐漸形成。 寶寶的自言自語正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的一種過渡。

Advertisiment

這種語言現象有時是在孩子遊戲過程中出現的。 如:一個孩子在畫畫, 一面畫, 一面嘀咕:“這是山, 山前有個亭子, 屋前有條小河。 啊, 冬天河凍了, 小朋友在上面滑冰, 小紅也在滑……”這種自言自語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把這張畫畫完為止。 這是一種遊戲語言, 也是行動的伴奏。

另一種情況是在遇到困難時發生獨白。 如:孩子在拼圖時遇到困難, 就說:“這個放在那裡?不對。 這是個什麼?唉!這應該放這兒。 噢!對了, 對了。 ”這時, 孩子說話比較簡短、零碎, 旁人聽了難以理解。 這就是問題語言, 是孩子在碰到困難時, 常常在自言自語中尋找解決辦法的一種語言。


孩子自言自語是正常現象

孩子的自言自語, 不僅是孩子活動的一部分, 而且伴隨並加速了孩子的活動。

Advertisiment
它也是一種語言的自我調節機能, 能調節孩子的行為, 幫助孩子驅除孤獨。 因此, 這種自言自語是正常的, 不必加以阻止, 因為它有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自言自語是寶寶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是學習語言的必經過程。

寶寶自言自語的規律

2~3歲正是寶寶語言發展從外部語言過渡到內部語言的關鍵階段, 自言自語其實正是寶寶將外部語言轉為內部語言的一種表現。 2~3歲的寶寶是具體形象思維, 他們需要用具體的語言來説明自己思考, 慢慢地理順思路, 便出現了“自言自語”的現象。 如搭積木時, 寶寶往往對自己說:“把這個放在哪裡呢?……不對, 應該這樣……這是什麼?……”

不要小看寶寶的自言自語, 它是寶寶的思維工具,

Advertisiment
是思維的有聲表現。 這種自言自語在3歲後達到最高峰, 一般在8~9歲完全消失。

自言自語有害嗎

心理學研究表明:寶寶的自言自語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性的說話遊戲, 這類遊戲是寶寶發展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 寶寶自言自語時往往先要把自己想像成某種角色然後按照這個角色的行為說話。 比如, 在玩玩具熊的過程中, 寶寶可能會把自己想像成小白兔, 和玩具熊說個不停。 寶寶遊戲中的語言可能是爸爸媽媽平時說過的話, 也可能是他聽過的故事中的對話, 可能是語言經驗的綜合和創造。


媽媽與寶寶多交流促進語言能力發展

家長如何引導寶寶自言自語

寶寶的自言自語現象在3~5歲比較常見, 到6~7歲時, 大部分孩子都能像成人一樣進行不出聲的沉默思考。

Advertisiment
寶寶的自言自語現象是他們社會經歷積累的體現。 那些已經上了幼稚園的, 或者經常與小夥伴玩耍的寶寶, 自言自語現象會更多。 國外有學者發現, 最富社會性的孩子自言自語最多, 聰明的孩子在獨立解決問題時比其他孩子更早出現自言自語現象。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不必太緊張。

父母要多與孩子說說話, 隨時隨地告訴她一些常識: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幹什麼用的, 為什麼這樣做;給孩子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簡單的問題, 讓她自己思考並作出回答;講故事可以增強孩子思維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也是訓練語言的好途徑。 講完故事要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 可以請她來給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自言自語較多, 這恰恰說明他們肯動腦筋。 從這些話題中, 我們能夠瞭解孩子的思考內容及方向, 能夠發揮孩子的想像力, 為進一步引導孩子發展智力打下良好基礎。 所以, 當孩子自言自語時, 家長不要急於打斷或者要求寶寶“自己想就行了, 別嘟嘟囔囔的”, 而要琢磨他們的話, 要注意對孩子的不解、疑惑給予一定的啟發;當孩子能獨立戰勝困難時, 還要給予鼓勵, 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地向內部語言發展, 為學會獨立思維創設更有利的條件。

小編總結:寶寶自言自語並不是壞事, 而是他們在動腦筋, 學說話, 所以父母不用擔心。 如果有時間, 建議父母多和寶寶交流, 在對話中寶寶學得更多、更好, 而且父母可以正確指導寶寶的語言學習。

而且父母可以正確指導寶寶的語言學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