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初生時, 腸胃綿朧, 易饑, 易飽, 虛易實, 易寒, 易熱。 方書舊說, 天下皆知矣。 然《禮記?曲禮》及王符《潛夫論》所雲, 天下皆不知。
《曲禮》雲:“童子不衣裘裳。 裘大溫, 消陰氣。 ”且人十五歲成童, 尚不許衣裘, 今之人養稚子, 正當夏時, 以棉夾裹腹, 日不下懷, 人氣相蒸。 見天稍寒, 即封閉密室, 睡氈下幕, 暖炕紅爐, 使微寒不入, 大暖不泄, 雖衰老之人, 尚猶不可, 況純陽小兒乎?然君子當居密室, 亦不當如是之暖也。
《潛夫論》雲:“嬰兒之病, 傷於飽也。 ”今人養稚子, 不察腸胃能容幾何, 但聞一聲哭, 將謂饑號, 急以潼乳納之, 兒口豈複知量?不吐不已,
Advertisiment
夫小孩初生, 別無伎倆, 惟善號泣為強良耳, 此二者, 乃百病之源也。
小兒初胎生病, 有四種:曰驚、曰疳、曰吐、曰瀉。 其病之源也, 止有二:曰飽、曰暖……
然善治小兒者, 當察其富貴貧賤治之。 蓋富貴之家, 衣食有餘, 生子常夭;貧賤之家, 衣食足生子常堅。 貧家之子, 不得縱其欲, 雖不如意, 而不敢怒, 怒少則肝病少。 富家之子, 得縱其欲稍不如意, 則怒多, 怒多則肝病多矣。 夫肝者, 木也, 甚者乘脾矣。 又況貧家無財少藥, 故死少。 富家有財多藥, 故死多。 故貧家之育子雖薄于富家, 其成全小兒, 反出富家之右。
其暗合育子之理者, 有四焉:薄衣、淡食、少欲、寡怒, 一也;無財少藥, 其病自愈, 不為庸醫熱藥所攻, 二也;在母腹中, 其母作勞, 氣血動用,
Advertisiment
俚諺曰:“兒啼即兒歌, 不哭不僂羅。 ”此言雖鄙, 切中其病。 世俗豈知哭號者, 乃小兒所以洩氣之熱也。 老子曰:“終日號而不嗄。 ”余嘗授人以養子之法:兒未坐時, 臥以赤地, 及天寒蛙, 不與厚衣, 布而不綿。 及能坐時, 以鐵鈴、木壺、雜戲之物連以細繩, 置之水盆中, 使一浮一沉, 弄之有聲。 當炎暑之時, 令坐其旁掬水, 弄鈴, 以散諸熱。 《內經》曰:“四肢者, 諸陽之本也, 手得寒水, 陰氣達於心中, 乃不藥之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