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度解讀:不要再強迫你的孩子分享了

先不談論孩子, 成年人其實也有不願分享的。
也別再提那些分享的好處了, 誰都懂的。 誰都能列個一二三四出來。 比如分享可以幫助孩子帶去好人緣;分享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以及人生的更多可能;一群人在分享過程中, 彼此支持, 會創造出更多、更新鮮的資源來……
然而, 有的人卻為什麼不願意分享?


我認識一個女生。 她和人合租在一起。 一般女孩們有了好吃的都會意思一下, 分享給大家嘗個鮮什麼的。 而她不會。 她買了吃的都會悄悄藏起來。 有些時候那些食物甚至藏得忘記了, 放到過期。 她始終未曾想過,
Advertisiment
把東西拿出去跟其他人一起享用。
她問:我是不是很自私?
這個問題讓她很困擾, 內心是滿滿的衝突。 這也給她的人際關係帶去了不少影響。 的確, 她現在是有能力分享的。
她並非真的負擔不起別人吃她的幾包零食, 或者幾隻水果。 然而, 重要的不是現在有沒有足夠的東西去分享, 重要的是曾經很匱乏。
孩子們需要先得到, 然後才有能力給予。
無法分享, 往往就是源於匱乏。 這些匱乏, 可能是物質上的匱乏, 但更多是心理上的, 比如親密依戀關係, 比如安全感, 比如自我價值等。
一個長期匱乏的孩子, 他得到一樣東西, 會小心翼翼、緊張不安地守著那東西。 那樣東西也許很普通, 也許很貴重。 但無論如何, 它在這個孩子眼中都是特別的、重要的。
Advertisiment
因為它能夠填充他內心的某個地方, 增強他的安全感, 或者價值感。

他真的非常害怕失去這個東西。
分享?
真的太難了。 他自己都還不夠, 你還要求他給別人, 這實在太殘忍。 但同時, 父母/他人的評判聲音又會隨時響徹耳邊: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
“自私”意味著“我是不好的”, 這會加重他們的匱乏感。 於是他們內心很容易充滿糾結。
所以, 教會孩子分享的第一個大前提, 一定是孩子有分享的資源。 什麼樣的資源?那就是孩子曾經得到過, 滿足過, 被愛和關注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