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秋,幼兒易患三大過敏疾病

據統計, 在各種秋季過敏性疾病中以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皮炎最常見。 兒科專家表示, 減少家電對兒童的輻射、隔離過敏源、注意飲食和起居是避免過敏疾病發生的最好手段。  
輻射易造成過敏性體質 
哮喘是最常見的兒童慢性病。 秋冬交替正是兒童哮喘病的高發期, 兒童容易出現哮喘、感冒和咳嗽。 哮喘兒童常有間歇性的呼吸困難、胸悶和咳嗽, 尤其是在夜晚或淩晨時發作。 2歲以下的幼兒因為呼吸道結構因素和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 常會產生下呼吸道阻塞, 類似哮喘發作的症狀。 醫生對前來就診兒童分析後發現,
Advertisiment
過敏性體質是引起兒童哮喘的主要原因, 而各種家用電器、電腦和手機的電磁輻射是造成過敏性體質的一大因素。
其實, 哮喘等疾病的遺傳因素很少, 大部分孩子的過敏體質都是後天形成的。 音響、電視、微波爐、電腦等電器的電磁輻射, 寵物毛髮、植物花粉、煙塵、地毯都是過敏源。 生活條件越好的家庭, 兒童患過敏性疾病的比例越高。 因為3歲至6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好奇的新鮮事物, 在他們經常拿著麥克風唱歌、近距離看電視或者靠近電腦時, 電磁波就非常容易進入他們的身體, 而兒童本身的抵抗力比成年人低, 受輻射後身體的調節能力相對差。 因此, 平時家長應盡可能減少孩子近距離接觸輻射的時間。
Advertisiment

其次, 進入深秋後, 氣溫忽高忽低, 早晚溫差大, 家長需要注意給孩子保暖, 防止著涼, 不要多吃大閘蟹等高蛋白食物。
秋游時讓寶寶遠離花粉
秋季是寶寶外出秋游的最好季節, 但一不小心就會反復打噴嚏、鼻塞、鼻眼部發癢, 隨之淌眼淚和流鼻涕等過敏現象也頻頻出現。 秋游時兒童過敏性鼻炎最容易發作。
戶外活動雖然能夠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 但戶外的花粉卻成為寶寶過敏一大“禍首”。 而與此同時, 塵蟎、動物皮毛、黴菌孢子和螃蟹等食物, 也經常導致寶寶眼瞼發黑、黑眼圈等過敏現象。
專家指出, 控制環境和避開過敏源都很重要。 因此, 有過敏史的孩子應避免到容易過敏的地方, 或者事先做好預防工作。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謹防過敏傳播
過敏性皮炎是一種以紅、腫、瘙癢、結痂和脫屑為特徵的發炎性皮膚疾病。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個月開始發病, 通常在3—5歲時緩解。 嬰兒期的症狀有兩頰皮膚乾燥、發紅和脫皮再延伸到臉部、頸部、手腕、手、腹部和四肢。 瘙癢導致寶寶焦躁不安, 難以入睡。 在兒童時期(2—12歲)的發病者以四肢屈側皮膚炎為主, 包括肘窩、腋窩、頸部、手腕和足踝, 而搔抓還可能導致續發性的細菌或病毒感染。
治療的首要目標就是要防止“癢-抓-癢”的惡性循環。 同時, 維持室內適當的溫度和濕度, 避免流汗;減少過度洗澡和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 沐浴後立刻使用保濕劑;避免食用會導致孩子皮膚過敏的食物, 如:花生、大豆、雞蛋和牛奶;喂母乳和6個月後再添加輔食可以減少食物過敏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喂母乳的母親也要儘量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的食物。 健康週刊記者許沁
過敏性疾病的預防注意事項: 
1、塵蟎是家中最重要的過敏成分。 幼兒有很多時間待在臥室裡, 因此臥室環境控制非常重要。 床墊、枕頭和被子可以用防蟎套包裹, 每週以70℃以上的熱水清洗寢具外套;不要使用地毯、填充式傢俱和填充式玩具;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以下, 以控制塵蟎和黴菌的生長;
2、避免飼養有毛寵物, 如:貓、狗等, 因為動物皮屑和排泄物容易引起過敏;
3、保持居家環境清潔, 減少蟑螂繁殖;
4、黴菌易生長於高溫潮濕的環境中, 如:浴室和地下室。 使用除濕機和空氣篩檢程式,
Advertisiment
並定期更換濾網, 可減少黴菌和花粉的暴露機會;冷氣機濾網也需常清洗;
5、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症狀的食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