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什麼是小兒麻痹症

每位孕婦都都希望生個健康的寶寶, 懷胎十月, 經歷種種煎熬, 為的就是完成做母親的心願, 所以孕婦在懷孕的時候一定要有所注意, 在飲食, 吃藥等方面都要慎重。 生了寶寶之後, 對寶寶的照顧一定要到位, 特別是剛出生的寶寶, 免疫力很低, 很容易被病毒感染, 要按時的打疫苗, 精心呵護寶寶的健康。 上天總會捉弄人, 她給予了人類的生命卻有時候也會讓人身患疾病, 飽受煎熬,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不少人小朋友因為不慎感染, 而得了小兒麻痹症, 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呢?

我們就來簡單認識一下什麼是小兒麻痹症。

Advertisiment

小兒麻痹症又稱脊髓灰質炎, 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本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攜帶者, 其中隱性☆禁☆感染者及無症狀的患者由於不易被發現且數量較多, 故為主要傳染源。 本病病毒主要是經口侵入, 但在病前3-5日至發病後1周左右亦可經呼吸道由飛沫侵入人體。 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 感染能產生對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新生兒由於從母體內獲得抗體而不易患病, 生後3-4個月抗體降至最低水準。 最好在生後3-4個月應用疫苗。 脊髓灰質炎一般多發生于小兒, 部分患者可發生馳緩性神經麻痹, 故又稱“小兒麻痹症”。 但成人亦可發病。 感染後不發病但能通過感染而獲得免疫力者,

Advertisiment
醫學上稱為隱性☆禁☆感染, 隱性☆禁☆感染者遠比發病者多, 約占流行期的90%以上, 而出現麻痹的病例僅占其中的極少數, 一般少於1%。 然而, 一旦發生麻痹, 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嚴重者甚至終生殘疾。

臨床表現:

1.前驅期:發熱、納差、多汗、乏力、煩躁, 可伴咽痛、咳嗽, 或噁心, 嘔吐、腹瀉等。 持續1-3天。 如到此為止即為頓挫型。

2.癱瘓前期:前驅期熱退後1-6天, 體溫再次上升(雙峰熱)。 出現頭痛、肌肉痛、感覺過敏、多汗、頸項強直等。

3.癱瘓期:熱退後出現不對稱性馳緩性癱瘓, 以單側下肢癱最為常見, 癱瘓特點為近端大肌群受累較遠端肌群重, 感覺存在。 肌張力減低, 腱反射消失。 可有顱神經麻痹, 或有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等腦炎表現。

4.恢復期:癱瘓後1-2周,

Advertisiment
癱瘓肢體肌群由遠端開始而後近端逐漸恢復。

5.後遺症期:嚴重受累的肢體出現萎縮或畸形, 而至跛行或不能站立。

診斷鑒別診斷依據:

1.從未服過或不規則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糖丸)。

2.早期有發熱、多汗、感覺過敏。 隨之出現不對稱性軟癱, 肌張力減低, 膩反射消失, 感覺存在。

3.腦脊液、血液中查到特異性IgM抗體, 或恢復期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者可確診。

4.從糞便、咽部、腦脊液、血液、腦組織中分離到脊髓灰質炎病毒。

瞭解了有關小兒麻痹症的發病原因以及診斷方法, 希望父母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 稍有不對勁一定要及時的就醫, 新生兒是脆弱的, 各方面的免疫能力都還未健全, 及時的注射一些疫苗, 增強抵抗力。

Advertisiment
願每個寶寶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