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

現在的家庭中, 大多數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在家中是“小皇帝”, 是“掌上明珠”, 碰不得、罵不得, 享有獨特的權利。 幼兒漸漸滋生出以自我為中心, 不關心別人, 不關心集體的不良傾向。 集體, 顧名思義, 就是有組織的人群整體;一個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稚園, 就是由“個體”存在向集體生活轉化的過程。 這時候, 他要學習如何與同伴交往, 如何看待集體關係、集體榮譽。 在這時期, 培養良好的集體意識, 對幼兒今後順利參加小學生活有直接影響。 因此, 做為一名幼兒教師, 我們要教育幼兒熱愛集體, 願意為集體做好事,
Advertisiment
教育他們團結友愛, 互相謙讓, 有事商量。 對大班的幼兒要求其認識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 自己的行為影響著集體。 幾年來, 我在這方面嘗試做了一些努力, 也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幼兒互助行為的培養
獨生子女在家中大多數事情由成人替他們做, 而在幼稚園的集體生活許多事則由自己動手, 同時, 幼兒與他人之間有著頻繁的接觸, 需要他們建立良好的互助互愛關係。 可是我們卻常常看到椅子倒了沒有人扶, 為了自己要玩的玩具打人、搶玩具的事屢見不鮮。 由此, 我們要運用形象的教育手段幫助幼兒儘快確立良好互助思想。
1、幫助幼兒樹立正確思想。 我結合《綱要》所提出的“社會”目標:培養幼兒“愛父母長輩…和同伴,
Advertisiment
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給幼兒看圖講述了《雷鋒的故事》、《小雞和小鴨》、《三隻小豬》等富有感染力教學的故事, 利用教材兒歌《共傘》、繪畫《班級樹》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 萌發幼兒互相友愛的情感。 這樣, 幼兒會漸漸明白, 幫助別人是一種良好的行為, 你可以為別人排憂解難, 別人會因為有你的幫助而高興, 當你遇到困難時, 別人也會伸出雙手幫助你。
2、及時表揚, 積極誘導。 心理學認為, 一種行為無論好壞, 只要它產生後受到鼓勵, 那麼這種行為就容易再現。 因此, 對於孩子助人為樂的行為, 我們應當及時地表揚, 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應如此。 例如:班上來了插班生, 我就鼓勵大家多關心幫助新小朋友, 經過一段時間的鼓勵表揚,
Advertisiment
我發現班上湧現出許多好人好事, 有的小朋友還主動地帶新朋友上廁所, 幫助差生找水彩筆、系鞋帶、疊被子。
二、注意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幼兒是集體的成員, 應讓幼兒漸漸懂得集體的榮譽就是我的光榮。 對於大班幼兒更應讓其體會到做為一名集體成員, 應關心集體榮譽, 願意為集體爭榮譽, 有“我是集體小成員、我為集體爭光榮”的好思想。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沒有哪個人能夠脫離群體而單獨存在, 因此我們常通過一些集體性的活動進行培養。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常常有意識地把幼兒分成幾組進行教學競賽以提高幼兒集體意識。 如共同排練節目、共同製作玩具、共同佈置教室、衛生紅旗評比、優秀小組、故事接龍等,
Advertisiment
評比活動讓幼兒體驗由於大家的共同努力, 為班級、小組爭得了榮譽, 為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自豪, 願意為集體服務, 從而熱愛集體這個大家庭。 在體育課《繞圈接力賽》中, 告訴幼兒只有每個人都發揮好才能得到冠軍, 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對於個別進步大的幼兒指出他對於小組獲勝的重要幫助, 同時請全班幼兒為他鼓掌, 對於在比賽中不守紀律的幼兒則應讓他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集體利益的損害, 並給他確立下次的目標, 讓他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
《綱要》提出: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回首這幾年, 我欣喜地發現, 班上的孩子變了,
Advertisiment
變成了能夠互相謙讓、互愛互助, 對集體有深厚感情的好孩子。 我深深地體會到, 熱愛集體的好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 只有堅持教育的一貫性、一致性, 才能使愛集體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發芽、開花、結果。 在宣導“教育追隨兒童”的今天, 要想使幼兒(尤其是獨生子女)將來能比較順利地走進社會, 走向成功與幸福, 現在就應該重視和加強對他們社會行為的培養, 使孩子具備這一重要的素質, 為他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為21世紀合格的人才。
(兼職編輯:李穎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