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如何在一日活動中捕捉教育契機

《綱要》指出: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各項活動都對幼兒發展有重要價值, 應有機地整合各項活動, 努力提高各活動的整體成效。 幼兒在園一日活動其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性的活動, 包含了多領域的、豐富的教育內容, 只要我們用心觀察, 用心思考, 總能發掘其隱含的教育價值。 我們應該以人為本, 把握時機, 積極引導, 讓幼兒在幼稚園“大家庭”中充分自主地發展。 那麼, 我是如何在一日活動中捕捉教育契機的呢?

一、挖掘點名環節中教育契機萌發幼兒的愛心

按照慣例, 點名時應該是老師報幼兒的名字, 幼兒叫聲“到”,

Advertisiment
但實際上, 以往只是老師有時間才這樣做, 如果抽不出時間, 便不聲不響地進行。 《綱要》告訴我們, 要把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活動之中。 於是我就考慮如何利用這個環節對幼兒進行教育呢?經過思索我讓每組幼兒分別觀察, 自報自己小組缺席的幼兒, 以引起幼兒注意關心周圍的人和事, 從而培養幼兒關心同伴的品德。 在幼兒報名的過程中, 我有意提出疑問:XX小朋友為什麼沒來?是什麼原因?以激起幼兒想念、關心同伴的感情。 有一次點名, 當孩子們報到“向誠”小朋友時, 有的孩子就自言自語地說:“她兩天沒來了, 不知道她是不是生病了”?我聽到這話, 就適時的啟發幼兒想一想, , 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她不來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大部分幼兒說請老師問問, 但劉震小朋友說的更好, 等她來了, 我們自己問問就知道了。 這是多好的同伴間交流的機會!第二天, “向誠”來了, 我就暗示小朋友去問問她, 讓他們通過交往, 增進友誼, 萌發愛心。

二、通過幼兒喜愛的值日生工作提高幼兒解決問題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我為值日生創設了同伴間語言交往, 互相協商的環節, 讓值日生先用語言向同伴表達自己值日分管的內容, 使幼兒明確各自的具體分工, 增強幼兒做值日生的積極性。 遇到有幾個值日生同時想管一種內容時, 我就讓幼兒自己協商解決, 久而久之, 幼兒合理地分工, 靈活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還注意充分發揮各分管值日生的作用,

Advertisiment
讓他們以小主人的姿態, 學會觀察同伴, 運用語言交往。 如:洗手時, 常聽到幼兒和值日生這樣對話:“請你幫我卷袖子”“請你幫我把手擦乾”。 幼兒在這種良好的互相幫助的環境中進行交往, 既發展幼兒的語言, 又利於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

三、利用幼兒餵養小動物的機會, 引導幼兒大膽與成人交往

班上養了一隻兔子, 我就為一些膽小的幼兒創設條件, 讓他們獨立、大膽地向廚房奶奶說請求的話, 以得到菜葉喂小動物。 由於小朋友非常喜愛小動物, 一些膽小地幼兒也樂意去。 孩子一次次與成人交往, 他們大膽的個性和與成人交往的能力也就隨之提高。

有一次劉家敏小朋友從廚房拿來一棵青菜,

Advertisiment
我就啟發其他幼兒想一想, 只有一棵青菜, 我們大家來喂小兔怎麼喂?小朋友說, 一棵青菜有許多葉子, 把葉子分成一片片, 大家就可以喂了。 他們邊說邊分, 高興地為小動物。 由此可見, 一個教育環節, 只要老師善於引導, 善於滲透, 各方面的教育因素, 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在自由活動中揚長避短, 使幼兒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以前我們在組織自由活動時, 一味追求常規好, 過多地用統一的形式(如:聽錄音故事);或者相反, 搞絕對自由, 放羊式的讓幼兒自由交往。 前者, 老師圖管理方便, 卻剝奪了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 使幼兒身心得到壓抑。 後者, 雖為幼兒創設了自由活動的條件, 但無教育作用。 因此, 幼兒出現爭吵, 打鬧現象。

Advertisiment
通過《綱要》學習, 我感覺到既要為幼兒創設和諧的環境, 又要培養幼兒交往的能力。 因此, 我注意保證幼兒活動的同時, 豐富幼兒與同伴交往的內容。 讓幼兒學習一些與同伴交往的民間遊戲, 老師則深入到幼兒之中, 去觀察、瞭解幼兒, 與幼兒共同活動, 使幼兒從無目的活動轉為與同伴和諧的活動, 同時創設便於幼兒取拿的活動材料, 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 選擇自己喜愛的材料, 自己喜愛的同伴, 自由自在地活動, 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總之, 只要我們做有心人, 就不難發現幼稚園課程的實施與這些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繫, 又如:晨間鍛煉, 用餐, 就寢等, 我們要善於捕捉一切教育契機, 做到在生活中學習, 學習聯繫生活, 利用生活, 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