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一、讓幼兒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

有些人認為班級管理是保教人員的事情, 與小孩子無關。 其實, 讓幼兒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 不僅能有效地促進班級常規, 更是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的好機會。 如:在佈置環境的時候, 佈置主題牆內容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大膽地讓幼兒動手動腦, 出謀劃策, 幼兒也會因老師採納他們的建議和作品而高興不已。 在進行班級衛生工作的時候, 也可以選擇一些適當的勞動讓幼兒來完成, 勞動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做個"懶老師"。

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幫助, 但不是幼兒一要求就幫助,

Advertisiment
這樣的教師算不上好老師。 當幼兒發出請求, 教師應該先判斷幼兒是不是真正需要幫助, 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難題;遇到這種情況時, 教師可以先鼓勵幼兒"你再試一試", "你能夠做到的", 許多情況下, 通過教師的鼓勵, 幼兒只需要稍加努力, 問題就會自行解決。 當你觀察後發現, 幼兒確實遇到了難題, 也不必急於將結果告訴他, 而應該指導他通過自己的雙手來獲得答案, 語言的指導可以多一些, 動手的機會應多留給幼兒。

平時,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請幼兒做一些簡單的事情。 如請幼兒整理一些玩具, 請他們幫助教師送一些東西等等, 一方面, 幼兒非常樂意成為老師的"小幫手", 另一方面, 還可以養成幼兒樂於動手的良好習慣。

Advertisiment

三、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幼稚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尤其在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方面, 更應該同心協力。 在幼稚園裡, 由於教師的引導、要求, 許多幼兒在幼稚園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進步不少;但是回到家裡由於家長的溺愛, 或者怕孩子弄壞東西, 把家裡搞的一塌糊塗, 或者家長趕時間, 來不及等孩子慢吞吞的做完事情, 就全部包辦了。 因此這些行為就會促使孩子養成在家依賴家長的不良習慣。 其實在家中有更多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的好機會, 家長應該要有耐心, 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 如:吃飯時幫媽 媽分發碗筷, 幫媽 媽摘菜, 還可以幫媽 媽打掃房間等。 家庭教育只有與幼稚園教育相結合,

Advertisiment
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因此, 只有將教育融入到家庭, 再充分利用家庭這一資源, 讓幼兒的小手動一動,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為幼兒創設動手環境。

家長是幼兒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師, 在幼兒的生活中, 家長只有給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 為他們創設動手的生活環境, 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動手的欲望。 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 與家長的教養態度息息相關。 因此, 我們要努力改變家長的教育意識, 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幼稚教育中來, 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 因此我通過“家校路路通”或是面對面交流等形式向家長宣傳, 正確引導家長去鼓勵自己的孩子多玩、多動手、多動腦。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

Advertisiment
家長們都很溺愛自己的孩子, 把自己的孩子當寶, 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包辦, 這樣幼兒自己動手的機會就幾乎沒有了。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從而導致孩子的動手能力較差, 特尤其是剛剛入園的小班孩子。 有些家長還在抱怨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差, 他們卻不知道這些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溺愛而造成的。 因此, 我要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鼓勵家長在家為也能為自己的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動手環境。 例如:穿衣服方面, 可以讓孩子在家練習扣鈕扣, 教幼兒一首兒歌, 讓孩子學習將紐扣從下而上逐個扣好;又如拉拉鍊、穿鞋, 系鞋帶等方法, 家長都可以在家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Advertisiment
另外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 如掃地、疊衣服、擦桌子等, 不管你的孩子做得好不好, 家長都要給予肯定。 在幼稚園裡我們也堅持讓幼兒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穿衣、穿鞋, 並用比賽的形式鼓勵孩子把在家學會的本領展現出來, 從而幫助幼兒增加自信心。 這樣孩子們的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另外我們還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親子活動, 讓家長看一看自己孩子的進步。

二、培養幼兒的動手觀念。

孩子們都有自己動手的欲望, 但是他們也有遇到困難喜歡依賴大人的習慣, 針對這一現象, 我們就要與家長共同合作, 幫助孩子樹立自己動手的觀念。 在幼稚園裡我們要結合主題, 鼓勵幼兒和家長收集、製作與主題相關的材料和小製作。在這過程中,家長要鼓勵幼兒多多參與,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去完成,我們也會將孩子的作品展示出來,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他們動手的觀念。

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

總之,家庭教育是幼稚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家庭與幼稚園互相合作,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請家長融入到教育中來,讓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培育下健康成長,只有這樣堅持下去,祖國的下一代才能“手巧心更靈”。

鼓勵幼兒和家長收集、製作與主題相關的材料和小製作。在這過程中,家長要鼓勵幼兒多多參與,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去完成,我們也會將孩子的作品展示出來,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他們動手的觀念。

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

總之,家庭教育是幼稚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家庭與幼稚園互相合作,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請家長融入到教育中來,讓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培育下健康成長,只有這樣堅持下去,祖國的下一代才能“手巧心更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