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智慧提出人際智慧中人際交往的開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幼兒時期人際關係緊張的幼兒,
往往會使他們的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
而有一定交往能力的幼兒,
能在與他人的交往中,
知道別人是什麼樣的,
也能知道別人是怎樣看待自己的,
有了一定的價值觀。
作為群體中的一員,
正確處理與同伴的關係是交往能力的重要保證,
因此,
我們必須重視孩子們的交往活動,
讓他們學會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提高他們的交往水準。
一、 教會幼兒認識“集體”。
幼兒從一個被自己早已熟悉,
充滿無限關愛的小家庭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大集體中,
Advertisiment
對周圍的人和事物都要重新認識。
有的幼兒會感到不知所措,
不能適應從一個小家庭轉換到一個大集體的過程。
當然,
集體生活並非像獨自在家的生活,
事事都以自己為中心,
所有的親人都會圍繞在自己的身邊,
過著小皇帝般的生活,
從來不曾受到任何的委屈及遭受到任何挫折,
因此親人的百般呵護讓有的幼兒在心理素質方面變得非常脆弱,
同時缺乏抵抗的能力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當面對集體生活時,
常為遇到某些小事而不知道如何應付。
對此,
作為教師與家長首先要讓幼兒明白自己到大集體中的目的,
要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共同遊戲,
能正確對待身邊的人和發生的事,
Advertisiment
並充分感受到大集體中的溫暖和友愛。
二、 關注孩子與別人的交往。
交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
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
因此在幼兒時期就要培養孩子與別人交往的能力。
幼兒在園與同伴相處的時間甚多,
而這種同伴間的平等交流、相互學習、促進、雙向互動、取長補短獲得資訊的夥伴教育是幼稚園教育及家庭教育都無法替代的。
當然,
由於孩子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
接受不同的教育,
都有不同的思想,
當到了一個大集體中後,
同伴間就會出現一些摩擦、衝突,
甚至為爭取自己的利益而與同伴爭吵、打架。
隨之而來的是不同程度的委屈、惱怒、愧疚、傷痛及被傷害等情況。
這些事情作為家長和教師都不希望發生,
Advertisiment
但當我們仔細一想,
我們送孩子到園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開發幼兒的智力嗎?其實不然,
幼兒非智力因素的開發也是很重要的,
這當然也包括了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孩子們在蒙受損失和種種傷害時,
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這能使他們在性格方面,
情感方面得到一定的磨練,
然後在吃一蟄、長一智中變得聰明,
知道如何應對一些突發事件,
並在下一次的交往中得到調和,
交往能力也就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同時還能從其他孩子身上得到一定的影響、啟發及發現身邊的差距。
可見,
幼兒的交往能力是在自己身邊的小事中不斷得到提高的。
三、 正確引導幼兒的交往。
作為教師與家長應為幼兒創設更多的交往環境,
Advertisiment
如、堅持送幼兒入園,
多帶幼兒到親戚朋友家去玩,
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別人接觸、遊戲、交流。
在交往中,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不愉快時,
應留給他們一定的空間,
讓他們逐步學會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
不要輕易替他們做主。
因為,
教師與家長不能永遠把孩子抱在懷中,
永遠做他們的保護傘,
所以,
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一些小矛盾、小衝突是有必要的。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鬧情緒,
如:不想上幼稚園,
不願再與同伴交往、哭鬧不休時,
作為教師與家長因鼓勵幼兒正確面對這件事,
要教幼兒學會寬容別人,
原
諒別人的錯誤,
鼓勵幼兒與他人交往,
學會謙讓和禮儀,
學會處理與他人的關係,
學會接受別人。
總之,
Advertisiment
孩子畢竟還處在未成人期,
在心理生理方面的發育尚未成熟,
辨別是非的能力還很差,
作為成人應正確引導幼兒與同伴的交往,
增強與同伴交往的自信心,
進一步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將來能更好地適應更多的群體生活。